中国水利网站讯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针对区域性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狠抓五项举措,扼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以发展高效节水农田为重点,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水资源管理作为工作重心,坚持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不断拓宽节水发展领域,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在节水技术上,加强农田高效节水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垄作沟灌、全膜双垄沟播等节水技术,普及免耕留茬、节水精播、覆盖保墒、抗旱保水剂等生物和农艺综合节水技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重点扶持在温室、啤酒花、优质果品等高效农业中发展节水,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深入推进水权制度的规范化运行,通过水权流转、市场交易等方式,促进用水结构调整,提高地表水利用效率,缓解地下水开采压力。
以加强地下水资源提取为重点,把好出口关。2008年,玉门市率先完成了机井取水的智能化控制工程,进一步完善机井档案,全面实行“一井、一表、一量、一档、一账”等“五个一”管理模式(一眼机井、一块智能水表、一个取水限量指标、一份电子档案、一套收费账目),着力加强机井户主限量取水、准确计量、足额缴费管理。培育了以大业草业、黄闸湾乡、赤金镇为重点的纯井灌区和以玉门镇、下西号乡为重点的井河混灌区智能水表标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对打井市场进行整顿,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做好取水许可年审工作,把好机井“入口关”。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地区,今后不再批准新的取水项目,对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供水能力可满足用水需要的自备井,限期全部关停,其他自备水源井创造条件逐步予以关停。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开采量连续3年呈负增长。
以加强水行政执法为重点,规范用水行为。严格落实打井审批、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审批程序,推行政务公开,完善窗口服务,实行“阳光”操作,建立起规范的依法行政机制,促使依法治水走向规范化。进一步健全“三禁”信息联络员、水事监督员制度,畅通渠道,加强水利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加强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节水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取用水、掠夺水资源等行为。严格用水管理,对各类用水户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凡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实行抵减下年总量指标、累进加价收费等办法加以制约,促使其自觉采取行动,落实节水措施;严格水资源费的征管工作,依法征收,确保足额征收、足额上缴、规范使用。健全和完善地下水水资源费累进加价制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以加强保护为重点,强化水资源保护。以玉门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项目为平台,加快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管理和水源地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监控设施和管理平台。与此同时,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综合保护,特别是加强花海区域三个乡镇及六墩乡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
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为重点,广泛宣传深教。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每个公民、每个团体都参与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践中,营造珍惜水、节约每一滴水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好每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纪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全民的水危机意识、水忧患意识,让爱水、惜水、节约用水深入人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