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通讯员 廖中顺
近段时间,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人感觉象闷在蒸笼里似的,但这并未阻挡住重庆开县山坪塘整治施工的脚步。7月25日,笔者在大德镇、中和镇、九龙山镇等地的山坪塘整治现场看到,工人们顶着烈日挖地基、搅拌灰浆、支模板……其“火热”的劳动场面远超40度的高温天气。
“我们今年预计整治500口,目前已经完成了229口。”冒着高温在现场检查山坪塘整治工作的开县中和镇副镇长朱泯宇告诉记者,为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该镇有36个施工组在同时施工。
“因为缺水,今年我们这里很多农田都改种了玉米。”中和镇中和村2组村民邓方方指着一口正在整治的山坪塘说,以前他家农田用的全是这口堰塘的水,后来由于多年没有整修,堰塘存不住水了,他家农田也就成了望秋田。等现在堰塘修好了,明年就不用担心缺水栽不上秧了。
大德镇地处中山台地,常年缺水,山坪塘在该镇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我镇将整治山坪塘270口,目前已经开工了178口,完工160口,我们力争在11月底前完成全部任务。”大德镇水务站站长章洪波对笔者说,该镇多数农田靠山坪塘灌溉,能早整治好一口,就有可能救活一片农田。
“久晴必有雨,要快点把这个堰塘整好,等下雨了好关水。”章洪波对正在施工的工人们说,天气很热,大家在赶进度时既要保证质量,还得注意防暑降温。
“我镇今年整治好的那些山坪塘已经在发挥作用了。”章洪波说,3月整好山坪塘4月已经关满了水,正好保证了现在水稻灌浆用水。
“趁现在天气好,各乡镇都在抓紧整治。目前,全县的山坪塘整治都推进有力,速度较快。”县水务局副局长刘波说,今年以来,全县整治山坪塘1723口,新增恢复灌面1万余亩。
山坪塘因其具有灌溉渠系短、整治成本小、水量分布广、管理难度低、水利用系数高、农田灌溉效果好等特点,对于农业大县开县农灌保证率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不少农民感慨:“山坪塘就是咱老百姓的‘金饭碗’,缺失不得。”
“山坪塘具有解决农田灌溉、农村饮水、保持水土、生态涵养四大作用,全面整治年久失修的山坪塘,实质就是抓住了特色效益农业的要害。”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按照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社实施、乡镇统筹、部门服务、县级考核的总体原则,有条不紊地推进全县近7000口山坪塘整治。
据县水务局分管副局长刘波介绍,为了保证整治质量,县水务局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开县山坪塘整治实施办法(试行)》,出台了《山坪塘整治质量技术指导意见》,对山坪塘整治的技术标准、质量等提出了严格要求。
为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县水务局安排相关人员分片实地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巡查指导;各乡镇水务服务站具体负责现场规划、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各项目村组安排受益群众参与质量监督;县水务、县财政、县政府督查室还抽调人员组成巡查组和验收组,定期不定期对山坪塘整治进行指导督查,并在乡镇初验的基础上,在纪委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终验。
为保证工程进度,县水务局定期召开各乡镇进度通报会;督导乡镇制定以周为单位的整治倒计时方案;出台鼓励各乡镇又快又好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对山坪塘整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不能完成任务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
“目前,全县的山坪塘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已经完工的1700余口山坪塘质量好、蓄水情况好,已经开始发挥灌溉和人饮等作用。”县水务局负责人说,今年全县3164口山坪塘整治任务完成后,能新增和恢复灌面2.5万余亩,190万亩粮食作物、35万亩标准化柑橘园、31万亩蔬菜基地将不同程度受益,让全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