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石碾、石臼、陶罐、水缸、锅灶……长江岸边,一座用三峡移民搬迁前的“老物件”组合建成的迷宫,与悠悠碧水交相辉映。
这些看似寻常的物件,见证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的沧桑巨变,见证了百万移民感动中国的伟大壮举,同时也承载着无数三峡移民的乡愁记忆。
在三峡工程如期完成建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三峡后续工作的重大决策。十余年日月其迈,以“惠民生、保安全、促发展”为主线,以百万移民安稳致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更美丽、更安全、更富裕的新三峡、新库区逐步呈现。
绿水青山描绘幸福底色
仲夏时节,行走在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一江碧水静谧流淌,两岸青山郁郁葱葱,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跃然眼前。
“我两年前回到万州定居,现在每天早晚都要来滨江步道跑步!”在万州区北滨大道,70岁的陈光友谈起故乡的变化,竖起大拇指。三峡后续项目滨江环湖北岸(十七码头)库岸及消落带治理工程的实施,让长江消落带变身景观带,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成为当地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消落带华丽变身,得益于三峡后续工作的扶持。万州区水利局局长陈绍斌介绍,在39.9亿元三峡后续专项资金支持下,万州先后实施了151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包括消落区治理、水污染源防控、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达标升级等项目。“目前,万州实现了城区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9.6%提高到2022年的56.5%,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陈绍斌说。
三峡库区是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库区各地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峡后续项目,持续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在重庆市奉节县,24.5亿元三峡后续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类项目,50.8万平方米消落区得到治理,18座污水处理厂和5座垃圾处理站建成,生态屏障区恢复植被42.67万亩,境内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标准。
在湖北省巴东县,近8.5亿元三峡后续专项资金投入到生态改善中,尤其是县城长江干流库岸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让巴东长江岸线成为一条山水秀美、城景交融、生态宜居的风景廊道。
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年底的70%上升到目前的74.63%,水土流失状况显著改善,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率95%,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减蚀率63%,库区生态修复成效显现。
…………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给库区群众带去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重庆市云阳县,市民在沙滩上嬉戏玩闹的场景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山城,这样的场景可谓稀奇。
“阳光沙滩是县城滨江岸线环湖绿道的景观节点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片人造沙滩,利用自然驳岸高差,将城市景观自然过渡到滨江沙滩景观。”云阳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卢泰宇说。
近年来,云阳县使用三峡后续专项资金7.92亿元,实施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17个,整治河堤(库岸)25.8公里、护坡77.4万平方米。“在开展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同时,我们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建成全长33公里的环湖绿道,不仅解决了城镇库岸安全隐患、水土流失和消落区脏乱差等问题,还为市民提供了公共休闲空间和应急避难场所。”云阳县水利局局长周道吉说。
岸坡安全夯实幸福基石
长江南岸,绿意盎然,橙香馥郁。曾经楼房密布的重庆奉节县安坪镇藕塘社区,如今已不见房屋建筑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脐橙艺术村。
原来的藕塘社区早在2016年就搬迁至10公里外平坦的下坝新集镇。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加充足的就业机会,让藕塘居民过上了稳稳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变化源于安坪镇藕塘整体滑坡避险搬迁工作。
地表裂缝、地面鼓包、山体溜动……2009年开始,愈发明显的藕塘滑坡变形牵动着人们的心。经过有力有序的组织推进、耐心细致的思想宣传,滑坡体上的1006户4380人全部搬离,房屋建筑全部拆除,11家机关事业单位全部迁至新址办公,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踏上安全征途的不止安坪藕塘。整个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多发,加上过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部分区域存在突出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运行安全和长江航运安全。
“只能进不能退、只能快不能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是当初重庆市武隆区区委负责人在推进羊角场镇危岩滑坡避险搬迁时立下的誓言。
2016年6月1日夜间至6月2日晚的连续大暴雨,致使重庆武隆羊角场镇险区多处发生泥石流。原计划一个月时间完成的应急避险过渡搬迁工作,仅用6天时间完成。在这项关乎人民福祉的“生命工程”中,重庆武隆创造了大规模搬迁用时短、搬离人数多、无返流、无集访的“搬迁奇迹”。
2011年以来,重庆水利部门累计投入三峡后续资金30.78亿元,用于高切坡监测预警及运行维护、避险搬迁补助和蓄退水影响设施损毁修复,库区累计375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了群测群防监测,3.7万人避险搬迁到安全地区。
“搬迁之后,我们也一直在对藕塘滑坡进行专业监测。”安坪镇藕塘社区支部书记李光军说。
全自动化专业监测方式从浅层和深部对滑坡的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同装上了一双双“慧眼”,为人们安居乐业筑牢安全防线。得益于避险搬迁的项目实施、持续的监测预警和群防群策,库区没有因三峡水库蓄退水影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傍晚时分,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新区——神农溪社区,一栋栋安置房崭新矗立,一排排行道树郁郁葱葱,男女老少在各个小广场踏歌起舞……
在这座拔地而起的新城里,人们不再担心滑坡危险,可以放心地睡个安稳觉。
后续扶持拓宽幸福大道
走进安坪镇三沱村,柏油铺就的花果大道,漫山遍野的脐橙树,白墙黛瓦的临街电商……三峡后续项目“水驿三沱”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实施,将三沱村这个曾经的移民安置试点,通过销售脐橙,打造成年产值1亿元的“亿元村”,实现了一棵脐橙树致富一个村的梦想。
沿长江奉节段顺流而下,及至三峡坝首。在三峡大坝北岸2公里处,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落佛村村。
民居外墙上,头戴斗笠的巨幅采茶女彩绘随处可见;村内,四季野生小水果种类丰富;茶园里,一垄垄茶树规则排列,像绿色海洋里的层层波浪……近年来,落佛村村打造“品茗尝果观江”的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的发展,农旅深度融合。同时结合当地“早市茶”的经济优势,人均增收近万元。
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建成滨江长廊、日月广场、五彩广场,吸引大批游客游玩观光;湖北省兴山县大力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在峡谷漂流……
“甜蜜果”“致富茶”“生态饭”,三峡后续项目致力于因地制宜将库区特色资源打造成特色产业,推动形成特色品牌,将“特色”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拓宽了移民增收致富渠道。“钱袋子”鼓了,幸福感强了。
移民的幸福感来自于产业发展,也来自于更加坚实完善的基础服务。
从远山俯瞰,架设在水上的公路犹如一条巨龙,沿着河道和山体,从深山蜿蜒飞出,沿途山峦如黛,绿水碧波荡漾,如诗如画。
“这是‘最美水上公路’嘞,也是网红打卡地!”兴山县水利局局长甘勇语气中带着自豪。
古昭公路,这条“最美水上公路”不仅串起了沿途神农架、昭君故里、高岚风景区、长江三峡等7大旅游景区,极大地促进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兴山县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为兴山县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
公路一侧的山坡上建有观景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驻足观景,移民坐在家门口就可以把柑橘、核桃等农产品卖给游客。公路沿线先后开办20多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通过路旅深度融合,“水上公路”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致富路”,让当地移民群众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副司长王治华告诉记者,三峡后续工作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在库区建设完善供水保障设施,实施三峡移民安置区帮扶项目,加强移民教育与就业培训,实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努力实现库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三峡后续工作的持续推进,一个个库区移民村甩掉穷帽子,蓄积起厚实的家底,踏步走向富裕乡村的队列,真正实现“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目标,让移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高峡平湖,盛世良景。巍然矗立的三峡大坝工程以“大国重器”之力护佑长江安澜,助力经济发展,创造美好生活,高峡平湖正在续写库安、水清、景美、民富的幸福篇章……
(本报采访组成员:李先明 张雅文 赵建平 石珊珊 李海川 李爽 王晓 姚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