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建祥在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中操作钻机
在工程建设中,传统钻探是一项需要与泥浆打交道的艰苦工作。为了改变工人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的状况,同时提高工程质量,郭建祥带领工友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在施工中创新,在学习中开拓,解决了许多钻探施工难题,实现了钻探灌浆向半自动化操作的迭代升级。
带着这股肯钻研的韧劲,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工程师,31年扎根钻探灌浆施工一线的工作经历,描摹着郭建祥的成长历程。如今,他已成为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冀水岩土工程公司勘察施工队队长,主导完成了南水北调京石段大中型建筑物及渠线、雄安新区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等工程勘察工作,以及河北省桃林口水库、四川金银台水电站等工程的灌浆施工,累计参与了百余个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
勤思考研工艺
20世纪90年代初,河北省水利设计院引进了高压喷射灌浆工艺,并在黄壁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应用。但高喷工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造孔、护壁、灌浆、封孔的施工流程相互分离,钻探平台在砂砾石地层中撤出进行下一环节操作时,造孔容易塌孔。为了解决技术难题,郭建祥与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多次试验,终于成功改造出“高喷-钻孔一体钻喷平台”。2014年,这项工艺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北省高填方渠段加强安全措施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为国家节约投资约400万元。
1996年,郭建祥引进双管单动钻具、植物胶钻进工艺,并应用到南水北调中线大、中型建筑物及渠线勘察等多项工程中。工艺克服了以往深厚砂、砂卵石地层不能采取天然级配试样的缺点,不但可以节省护壁套管,减少物资消耗,而且采取的样品可以在现场进行地质筛分和定名,弥补了过去砂卵石地层只能取得数块卵石且粒径严重失真的不足,大大提高了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3万多米进尺钻探中,这一工艺创造了年进尺最高、质量最好的纪录,使得岩样的采取率达到98%以上,成本大幅度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传帮带育新人
2014年11月,郭建祥参加水利部举办的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培训,经水利部考察测评后,于2016年8月建立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担任首席技师。2021年2月又成功通过了水利部第三批首席技师的选拔工作。
随着首席技师工作室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郭建祥还开展了职工技术培训、技能比赛以及技术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他坚持以技术攻关为手段,引导业务骨干在创新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以首席技师工作室为平台,强化经验交流。郭建祥不仅向每一位同事学习,还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其他职工,积极创新、共同进步的学风激励着每一位干事创业的技能人才。
“首席技师工作室是技艺传授、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的智库,是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的有效平台。”获得第三届“最美水利人”提名奖的郭建祥对未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充满信心。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