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部署 细致化落实 妮妲”强势袭粤成就“零伤亡”奇迹
 

  □本报见习记者 陈潇剑 记者 邹锦华

  8月1日下午,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品市场华强北商业区,一家店铺的老板正在匆匆忙忙收拾店里的电子设备。

  “接到通知,从今天开始停工,刚才附近街道办的主任刚来巡查过,要求抓紧离开。”老板对记者说。除了华强北商业区,整个深圳都处于“半停止”的状态,花卉市场关了,渔港关了,街上行人的脚步也比往常快了几分。因为,台风“妮妲”来了。

  8月2日3时35分,今年第4号台风“妮妲”以14级风力正面袭击珠江口。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又恰逢天文大潮,“强风、巨浪、暴潮、暴雨、洪涝”五碰头的极端恶劣影响逼近珠三角地区。广东省防指颁布了Ⅰ级防风应急响应,并首次启动联合值守机制,由各级领导组成纵横双向的防御工作体系。同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等几位主要省领导亲赴一线,以个人为单位落实防御措施……

  8月2日17时,“妮妲”离粤入桂,广东实现了“零伤亡”的奇迹。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书记省长全力以赴一线指挥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8月1日下午召开的台风“妮妲”防御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春华着重强调道,“这次台风将直接登陆广东,防御台风工作将面临最严峻的形势!”

  据了解,台风“妮妲”的登陆路径覆盖了深圳、广州、佛山、珠海等诸多珠三角城市,而这里集中着接近广东全省50%的人口、80%的经济总量。“人口、商业设施高度密集,一旦遭遇正面袭击,后果不堪设想!”深圳市福田区区长肖亚非如此说道。

  “我们已经做了溃堤的准备。”广州市南沙区区长曾进泽看着地图说。“裹挟”着多重灾害而来的“妮妲”遇到“三十年没经历台风正面袭击”的珠三角,是对广东三防工作的极大考验。

  8月1日17时,广东省防指发布Ⅰ级防风应急响应,采取“停工、停业、停市、停课、停运”措施,并发出做好台风“妮妲”防御工作的紧急动员令。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立即兵分两路,分别前往珠江口东侧的东莞、深圳和西侧的佛山、中山、珠海等台风可能登陆或严重影响的地区,深入一线检查指导防风抗风工作。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邓海光全程坐镇省防指,组织协调和落实防风措施。

  与此同时,从广东省防指到各市县防指,全面进入了实战状态。除了根据“五个百分百要求”进一步落实、核查7月27日至30日已采取的措施外,省防指还加强了与各市县的联系,组织力量,上下联动,深入到镇、村部署防御工作。

  同时,广东省防指还召集了气象、民政等部门,拓展防御台风的横向宽度,并通过多种媒介,每小时滚动发布最新的防御情况。

  一张防御“妮妲”的大网迅速铺展开来。

  “要做好全面的部署”

  各级责任人上岗到位部署安排

  “张市长,水位上涨,茅洲河出现15米决口。”正坐在会议室里指挥各区防御台风工作的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张虎立刻站了起来,此时已近深夜。“马上安排附近值班的领导前往一线指挥抢险,安排相关人员到附近街道、社区再次核实是否还有人员遗留。水利的同志要密切关注茅洲河的水位以及报警情况,民政的同志抓紧检查附近设施的防汛情况!”

  这是深圳市防指防御 “妮妲”视频连线的一幕。面对“妮妲”正面来袭的严峻形势,广东省从省到市到社区形成上下紧密联动,多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展开了纵横双向的“全面部署”。

  晚上7时,刚刚听取完省防指汇报的胡春华赶赴深圳市,听取了深圳各区的防御情况汇报。在此次防御台风的组织体系中,胡春华直接来到了东莞、深圳等几个台风有可能登陆的城市,当面了解了防御台风准备情况。

  晚上9时,深圳市防指的灯依然亮着,气象、海洋、水文、渔业、海事、国土、住建、交通、通信、电力、民政、公安、安监、旅游、石油、宣传、消防和解放军、武警等部门的领导正联合值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灾情。

  与此同时,深圳各区的防指人来人往,由区领导负责街道办,由街道办负责社区,由社区负责每个居民,不断完善基层防御工作的部署。

  晚上12时,值守在省防指的副省长邓海光还在与值守在深圳市防指的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等沟通最新的情况。

  这一夜,从省委书记到街道办主任,一套严密的纵向组织体系迅速完善,为人民群众的安全筑起了一座高墙。

  鉴于“妮妲”形成灾害的复杂性,广东省在防御“妮妲”的部署上首次启动联合值守机制,拓展防御工作宽度。早在7月27日,广东省防指就与气象、民政、住建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就地下空间、危房处置、高空坠物等重点问题进行前期摸底。按照联合值守机制,8月1日下午5时开始,各部门负责人迅速进驻省防指以及各地防办,不同部门之间就台风和工作准备情况进行密切沟通,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

  在广州,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邓海光彻夜召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部门专家进行会商,细致研判台风最新发展态势和可能登陆点,并根据意见及时与水文、民政等部门沟通,第一时间完成工作部署。

  在深圳,水文、民政、住建等成员单位联合值守市防指。事后据了解,深圳市在台风中树木倒伏134棵,其中影响道路交通倒树45宗,交通设施6处受损。事件发生后,市防指迅速协调城管、交通等成员单位,安排专人维修,并于2日8时前完成了所有问题的处理。

  此次抗击台风“妮妲”,广东虽然启动了“五停”,但信息却一直没停。“昨晚,我收到了至少五条短信,微信上、QQ上、微博上,乃至我使用的地图软件上,到处都是台风预警。”一位市民在8月3日早晨告诉记者。通过通信运营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广东不断扩展着信息的覆盖范围,将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告诉群众。

  面对来势汹汹的“妮妲”,广东在构建起紧密的纵向组织体系的同时,迅速打开了横向宽度,通过工作的全方位联系、信息的大范围覆盖,形成了对人民群众安全的第二层保护。

  “要做好细致的落实”

  落实到每个人每条船每间房

  “一定要细致落实措施!”这是胡春华在防御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的重点,也是此次广东在抵御台风“妮妲”过程中始终贯彻的核心。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的主要领导纷纷赶赴抗击台风最前线,把“个人”作为防御工作的基本单位,把“全面部署”落到细处、实处。

  8月1日下午召开各区视频会议,会后前往蛇口渔港进行督导,督导结束后赶赴盐田港进行现场检查。这仅仅是深圳市市长许勤前半夜的行程。后半夜,他彻夜坐镇台风登陆的大鹏新区现场,检查指导台风防御和应急处置工作。

  同时,深圳市各区、街、社区党政“一把手”也全部到岗值班值守,各区领导也分赴各街道开展三防督导工作,建立了区、街道、社区领导分片、分点联系机制,对于渔港等所在的重点区域进行专人值守。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广州市南沙区。面对第二个被台风正面袭击的严峻形势,南山区各级领导干部连夜赶赴负责区域的一线。据当地防办介绍,除了区长以及气象等少数几个部门的领导在指挥部值守,副区长等其他领导干部都赶往了抗击台风的第一线。南沙区是珠三角重要的入海口,台风引发的风暴潮问题突出。南沙区副区长专门前往凤凰大桥、亭角大桥等处进行检查,并安排附近区域的领导彻夜值守,确保安全。

  广东省的防御工作真正实现了细致到“每个人”。

  “很多渔民都不愿意上岸,船就是他们的家。”深圳市海监渔政处蛇口大队的大队长许安阳摆着手说,“而且深圳很多渔船都挂着两块牌子,数量很难统计。”面对如此难题,一接到通知,许队长就带领蛇口大队开始进行渔民的转移工作。

  “先是找,通过GPS定位找回大船,通过手机通知没有GPS的小船。渔船归港后,立刻根据出港记录,核对人数,确保每一个人都上岸。上岸后我们要对渔民的去处进行核查,凡是居住地不符合标准的都需要政府统一安置。”许队长指着港口附近的一栋高楼说,“目前400余艘船舶均已归港,所有人员均已上岸,住宅不符合避险标准的渔民也全都进入了我们大队的办公楼避险。”

  除了渔民,在抗击4号台风“妮妲”的落实工作中,转移外来务工人员成为珠三角诸城市又一大难题。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速度快,往往难以确定具体人员数字,而且这些人员在防御台风意识和能力上也与原住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工地、工棚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检查每一块工地、每一个工棚。”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张虎在各区工作汇报会上如是说。据事后了解,此次抵御台风期间,深圳市共转移了户外施工区域人员28万余人,成功避免了潜在危险。

  与深圳略有不同的是,在佛山158万多外来务工人员中,有一大部分是外来务农人员,这些人与土地联系更紧密,对转移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佛山市政府采取人员劝导和强制迁离的措施,成功转移了9.6万余人。在人员离开之后,佛山市又派出多个工作组重点检查了建筑工地、临时工棚、工厂、铁皮屋、危房,进行了全面加固。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广东省防指了解到,台风已经进入广西境内,强度持续减弱。在台风“妮妲”正面登陆的背景下,广东省通过纵横双向的严密体系以及领导亲赴一线、以个人为单位落实部署等防御措施,成功实现了“零伤亡”。

  后记:“零伤亡”奇迹之后

  8月2日,记者走在广州市的街头,市民们或是坐在一起聊天,或是在慢跑、运动,地面也十分干净,丝毫不见台风过境的踪迹。许多市民也表示,这次台风好像没什么影响,放了一天假,不仅保证了安全,还调整了身体状态。当记者来到广州市重要商业区——太古汇时,商店里的霓虹灯闪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这欢乐的背后,有着来自各方的力量。记者在街上偶然遇到一位环卫工人,他表示,台风过境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五停”又使得垃圾站堆积的垃圾无法运出,造成了垃圾淤积。台风经过期间,他们队一直有人24小时值班,确保安全,而8月2日下午,环卫工人就开始上街打扫,仅一个太古汇就花费了一个三人小队4小时时间。

  而当记者再次来到广东省三防办时,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休息的值班人员正在抓紧倒班调整,每个人的休息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台风已经基本过去了,但还是不能解除警报,还存在后续强降雨或是次生灾害的危险,因此还是要时刻保持关注,及时发出预警。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6年8月4日

陈潇剑 邹锦华
责任编辑:林思佚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