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以来的强降雨过程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横山镇的马营沟淤地坝发挥了“上拦下保”的重要作用,保障了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必威体育登陆 记者 周雪濛/摄

府谷县清水镇组织群众在甘沟则淤地坝巡查 必威体育登陆 通讯员 刘利/摄
□本报记者 周雪濛 王剑 王辛石
8月12日,一场大雨如约而至,降临陕西北部地区。
一轮轮会商、一次次预报牢牢把握天气动向,精准预测水雨情;一次次督导、一趟趟巡查紧抓防汛最薄弱环节,陕西省各级防汛部门全力保障淤地坝安全度汛。
精准预报 提前部署
8月12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防汛会商,传达贯彻汪洋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分析研判强降雨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安排部署防汛抗洪工作。针对8月12—15日陕西北部将发生的明显降水过程,国家防总先后派出2个工作组赴榆林、延安指导协助地方做好薄弱环节防御工作,并派出1个工作组到黄河小北干流督导防汛抗洪工作,突出强调要抓好小型病险水库和淤地坝等薄弱环节的隐患排查和巡查防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会商会后,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汪洋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切实加强暴雨洪水的防范工作。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提前做好防汛抢险安排,榆林、延安要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有效应对,切实做好本轮强降雨的防汛防灾工作。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长冯新柱要求,各级政府和防指要切实做好雨情、水情预报预警工作,加强防范,点对点指导基层防抗措施落实,及时撤离危险地段群众。
“要将预警信息及时传到老百姓耳朵里,为转移群众做好铺垫;要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市县乡镇村抓起,确保薄弱环节有人盯守。”国家防办副主任姚文广在榆林市协助指导防汛工作时要求,“要继续加大淤地坝、水库隐患点排查力度,防患于未然,确保出现险情时下游群众能够及时转移。”
明确重点 强化巡查
记者13日抵达榆林时,正逢一场大雨来袭。此轮强降雨中神木县杨家坪出现1小时53毫米的短历时大暴雨,为陕北多年来少见的降水过程。据悉,此次降雨过程为对流性强降水,突发性和局地性强,主要落雨区位于榆林北部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极易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人民在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陕西省已有数百年历史。”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工程师梁小卫说。据统计,陕西省约有淤地坝3.38万座,占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总数的一半以上,总库容68亿立方米,拦泥能力71亿吨。
但淤地坝在强降雨天气中却是一把双刃剑——管护得当则拦截因上游强降雨带来的泥沙雨水,再通过自身管道排出雨水,淤积泥沙作为庄稼地;管护失当便可能因溢洪道堵塞、洪水冲沟、背水坡侵蚀等因素导致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如何运用好这把双刃剑,成为防汛工作的重点。
在几次高强度暴雨过程中,淤地坝工程经受住了暴雨洪水的考验,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然而,各级水利部门并未放松警惕。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唯有从最不利情况出发,强化巡堤查险。
因地制宜 防抗有序
6月以来,榆林、延安两个“淤地坝大市”便开始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有效库容大于100万立方米的177座淤地坝进行实时报讯,保证汛情、险情及时准确传递。
7月底,陕西省防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区高度重视淤地坝防汛工作,从防汛责任制落实、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重点工程巡查与值守、防汛值班信息报送等方面做好淤地坝防汛工作,切实做到一般洪水不垮坝,超标洪水不出现人员伤亡。
这轮强降雨期间,省市县各级水保部门及时安排部署淤地坝防汛和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淤地坝分布广、数目多的特点,各级水利部门提前开展隐患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修编完善淤地坝防汛预案,加强降雨期间对重点工程的巡查,落实“防、抢、撤”措施。淤地坝工程按照“缓洪、拦泥、淤地”的“蓄浑排清”运行方式,于汛前做到空库运行。
记者随国家防总工作组走访横山、神木、府谷等县,通过抽查防汛值班情况可以看到,各县镇防汛信息预报预警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值班人员实时监控最新雨情汛情,出现问题,立即汇报。降雨期间,各县区组织群众到淤地坝巡查,一旦发生险情立即上报。水利部门立即派出技术过硬、具有防洪抢险经验的人员赶赴现场指导防汛抢险,确保抢险工作有序开展。
截至8月16日,陕西北部的强降雨已逐渐减弱,而陕北各级防汛部门防汛工作仍未松劲,紧盯薄弱环节,确保淤地坝安全。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6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