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孙洪亮 吕世睿
烈日下,山东省宁津县杜集镇仝庄村的几户村民正在田间地头用新引来的黄河水为玉米灌溉。“宁寨沟通水以来,我们浇地方便多了,水量充足,水质也比井水好得多,庄稼长势也更好。”其中一个村民兴奋地说。宁津县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国家试点项目把地下水置换为黄河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实困境 项目建设迫在眉睫
宁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冀鲁交界处,地处德州市引黄最末梢,是德州市用水最困难的县之一。多年来,由于资金困难等多种原因造成水利建设滞后,引水河道淤积严重,地不通沟、沟不通河现象突出,坑塘淤积严重,调蓄能力降低,扬水站多处损坏或废弃,提水能力下降。同时随着工农业发展,用水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与日俱增,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逐年下降。2015年宁津县被《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划定为浅层地下水超采限采区、深层承压水超采禁采区。全县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472平方公里,占比57%,超采量291万立方米;全区域为深层承压水超采禁采区,超采量825万立方米。
重点推进 宁津水利全力投入
2017年,宁津县被列为国家及省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总投资2252万元,11月底开工建设,通过修复补源、水源置换、节水压减等工程措施和水权水市场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等非工程措施,完成190万立方米的压采任务,实现地下水压采能力249万立方米。
宁津县水务局成立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建管处,抽调精干力量合署办公,同时引入代建管理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依据其人员优势,合理分工,严格监督与管理,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选派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水资办人员负责工程迁占,为各项工程的施工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分成四个小组,统筹推进整个项目建设。工程督导组负责方案规划、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督,工程施工组负责项目施工建设,封井压采组负责机井关停工程,体制机制推进组负责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大力推进工程建设,制定宁寨沟综合治理规划,从跃丰河通过宁寨沟向宁津引水,解决大柳水库蓄水和东部乡镇农业灌溉问题;购置10台喷灌设备分配给种粮大户,节水控制面积达2000亩;建设地下水观测井12眼,纳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管理平台;新建、改造坑塘16座,治理支沟8条;封填机井76眼,其中封存备用73眼,永久填埋封填3眼。另一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在津城街道等乡镇17.3万亩小农水项目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7年宁津县被省水利厅列为水权确权登记两个试点县之一,深入推进全县水权水市场建设,预期压采地下水4万立方米。同时,落实小型工程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及责任,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运行保障”五到位。
效益初显 项目实施好处多
项目实施后,宁津县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91万立方米,形成压采能力249万立方米,年新增节水能力346万立方米,新增引黄能力1000万立方米,能为县城增加生态用水200万~300万立方米,显著改善了全县整体生态环境,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有效缓解,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为地下水超采长期治理打下良好基础,有效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宁津县今年继续被列为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国家试点县,是山东省9个试点之一,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500万元,计划压采地下水156万立方米,实现压采能力283万立方米。
宁津县将以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规模化有序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为宁津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8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