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吟月 通讯员 吴海军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江苏省南通市,水是她的发展之脉。
伴随全面落实河长制的嘹亮号角,南通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打造“水韵江苏”新样本。
河长治水 “九龙”拧成一股绳
“以河长制为抓手,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全市推进河长制千人动员大会上,南通市委书记、总河长陆志鹏对市、县、镇、村四级河长提出要求,“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回应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党政领导挂帅,集中各方力量,全力管好河、治好河、护好河。市委书记陆志鹏、市长韩立明担任双总河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均担任河长,一位市级河长对应一个市级职能部门作为联系部门。
全面推行河长制,需要实现多层面、多部门的整体联动。南通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实施联动机制、补偿机制、激励机制和督查机制,并将河长制和“断面长制”有机整合,实行河长制办公室与“263”(两减六治三提升)办公室集中办公。
9月24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将河长制写入法规条款。这是南通市第一部地方性水法规,也是全省设区市中首部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方面的法规。
此外,制定了《南通市水环境区域生态补偿暂行办法》,成立市政协主席担任组长,市人大、政协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督察组,采取“自上而下点对点”“自下而上面对面”的方式开展专项督察。
早在5月底,南通市10个县(市)区、102个镇的河长制工作方案就全部出台,16名市级河长、184名县级河长、1404名镇级河长、3930名村级河长全部进行了巡河。
巡河绝不是散散步、看风景,而是严肃认真查摆问题。南通市对入河排污口、各类点源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物排放转移、危险品作业码头等进行溯源排查,摸清了2340家市级骨干河道岸线占用企业、1001个入河排污口的家底,查出河道淤塞、岸坡坍塌、非法排污等19大类4178个问题,制成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交办各地整改。
铁腕整治 不用“绿水”换“金山”
如何把当前环境敏感期变成生态建设的加速期、环境质量的改善期,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南通从铁腕整治入手,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南通市市长韩立明带队察看海港引河段时说,“无论多大的项目,只要碰触生态红线,就得请它走;只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不能走上签约‘红地毯’,富了经济不能脏了水土。”
南通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上下用硬招数啃下治污硬骨头,打响“三河三行业”整治攻坚战,强调要按计划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
“三河”指如泰运河、通吕运河、通启运河,全长295公里,是南通水网的主要连接河,生态环境脆弱,水质总体不佳;“三行业”指南通传统的化工、印染、钢丝绳行业,多数企业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大,产生了全市一半的工业废水、化学需氧量和重金属排放。“三河”贯穿39个镇,“三行业”涉及企业1000余家。
市委、市政府出台“三河三行业”整治总体方案和河岸共治行动方案,以河岸共治为抓手,以市管区域骨干河道为重点,以如泰、通启、通吕三条运河以及化工、钢丝绳、印染三行业整治为先行,制定了实施违章建筑拆除、非法排口查封、污水处理提升、河网水系畅活“四大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拆、封、建、转、清、畅、管、绿”八大工程,做到治标与治本并举。目前共拆除骨干河道两侧违章建筑1638处,关停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企业40家,对8座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75套,新增处理能力4340吨每日,铺设污水收集管网637公里。
南通开展全市河道清理、清淤、清障“三清”专项行动,清理河坡垃圾2.66万处8.22万立方米,清淤整治河道1.74万条7284公里。同时投入近20亿元,全面关停禁养区内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户,同步对禁养区外的5514家畜禽养殖场户进行综合治理,基本实现河畅岸净的近期工作目标。
水美绿廊 生态底色入画来
站在海港引河新建的观阳桥上向北眺望,两岸风景如诗如画,绿廊建设如火如荼。沿河北上,海港引河绿廊已初具规模,两侧树木葱茏,清水步道秀丽。
“两河两岸”绿廊工程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绿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南通市通盘考虑功能定位、规划衔接、生态修复等问题,加快工程实施进度,切实将“两河两岸”打造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第二生态圈”,不断完善城区水生态体系。
而海港引河的变迁,是南通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宜居宜业花园城市“三城同创”历程的重要注脚。
南通从2016年起,计划通过3年努力,开展增绿、清水、畅通、便民四大行动,强势推进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景观带等“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建设,规划启动长江及重点河流岸线生态改造,全力凸显滨江特色,打造水秀可近、岸绿可亲的滨江风光带。
守护江风海韵,不用“绿水”换“金山”。俯瞰如今的南通,如绿色长卷次第打开,处处郁郁葱葱。青山绿水,花团锦簇,南通正向世人展现出生态宜居的美丽新面貌。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