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险加固后的横县下艾水库
有着“中国茉莉之乡”盛誉的横县,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县。这里的水库拥有量位居广西首位,随着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全面完成,良好的供水资源为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记者一早出发前往横县下艾水库,碰巧赶上一场大雨。
远处的山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的山岭间,缕缕水汽直上云霄,多了几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今年46岁的零朝良,身材高大,步履矫健。他和另外一名60多岁的水管员罗其图刚巡视完水库回来,在工作薄上写下“正常”两字。他既是水库的管理员之一,也是六味村的村委会主任。这里的水库采取一名用水者协会代表(村民)+一名村委会干部挂点的管理模式。
“以前最怕下大雨,库区没有上山公路,也没信号,有了险情需要跑到离这最近的望直村去打电话汇报。现在不仅路通了,还安上了固定电话,方便多了,压力也没那么大了。”零朝良说,“以前到水库只有一条小路,车上不来,在离水库900米远的地方建了一个临时应急道,拖拉机可以开到那里,完了得靠人力再把防汛物资扛到水库上来。”
“2008年主坝内坡出现五六米长的一条细小裂缝,还是村民把沙袋扛了上来,堵住出水口。水库除险加固后减轻了村里大量劳动力投入的问题。”52岁的六味村村民何善习说。
下艾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工程,位于横县校椅镇六味村。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平方米,水库总库容11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8.5万立方米。
2010年10月,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2011年10底全面完工。水库除险加固后,恢复防洪库容25.5万立方米,有效确保了水库安全运行,保护下游2000亩耕地及52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恢复和新增防洪效益207.5万元,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较高的供水保证率使灌区农民可以放心进行高效农业种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提高,恢复和新增灌溉效益288万元,工程效益显著。
“以前水库下游只能保证3000~4000亩的耕种用水,去年来水有了保障后已经扩大到1万多亩,以前的两季稻也改种了四季稻。就拿甜玉米来说,现在一亩可增收700斤。”零朝良说。
横县共有中小型水库194座,其中小(1)型水库48座。该县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作为服务“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最大民心工程。截至2012年年底,全县小(1)型水库已全面完成除险加固建设,恢复防洪库容838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328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12.48万亩。
“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升级,有力保障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提高了农业产业规模化进程。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20.97万亩,粮食产量由2007年的38.27万吨提高到41.08万吨,增长7.32%。农业增加值达56.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38元。”副县长覃志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