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水文局局长邓坚:水文十年 积淀跨越

2012-10-23

  问:我国水文事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近十年来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

  邓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水问题高度关注,从而促进了我国水文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水文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这些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创新和确立了我国水文事业发展理念。2009年,水利部党组明确提出我国水文事业发展新理念,强调要从“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要“立足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水文发展新理念的“三个夯实、五个强化”的具体要求,即:夯实水文人才基础、水文法规基础、水文站网基础,强化水文管理、水文监测、水文服务、水文科技工作、水文文化建设。

  其次是建立和完善了我国水文法规体系。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水文立法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水文工作进入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对我国水文事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水文法规建设进程加快,全国已有河北、陕西、湖南、河南、广西、江苏、重庆、云南、安徽、辽宁等10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了地方法规《水文条例》。广东、新疆、浙江、青海、西藏、贵州、四川、宁夏、湖北、黑龙江、上海等11省市区人民政府颁布了《水文管理办法》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实施办法》,各地水文部门依法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水利部颁布了《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部长令43号)、《水文站网管理办法》(部长令44号)。《水文资料使用审查管理办法》和《水文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已列入2012年水利部立法计划。已初步建立起以《水文条例》为龙头,部门规章为支撑,地方水文法规为基础的水文法规体系。

  第三,水文前期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水文投入大幅增加,水文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建立了以全国事业发展规划为总纲、建设规划为主体、重点专项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开展并完成了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全国土壤墒情监测规划》、《全国饮用水安全应急监测规划》、《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全国水文科技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4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2亿元,是“十五”投入的两倍多。共建设改造各类水文测站11778个、水文巡测基地142个、水情(分)中心102个、水环境监测中心97个。2011年,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正式实施,作为《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先实施、重点安排的非工程措施,计划三年投入160亿元,建设水文站4697处、水位站3553处、雨量站30617处、水文信息中心站408处、水文巡测基地229处,以及39支应急监测队和5186个预测预报系统软件等。

  截至目前,全国水文部门共有各类水文测站46783处,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3219处(含其他部门管理的国家基本水文站180处)、水位站1523处、雨量站19082处、蒸发站19处、墒情站1648处、水质站7750处、地下水监测站13489处、实验站53处,水文测站较2002年初增加了13000余处。水文监测能力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问:请您结合“立足水利、面向全社会服务”的新理念,谈谈水文服务和支撑能力显著提高的表现?

  邓坚:第一,保障防汛抗旱减灾的能力显著提高。报汛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国七大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及31个省级水情部门之间均建设了2兆宽带数据传输网络,全国292个地(市)水文部门已有226个建有宽带数据传输专网;全国向水利部报汛的站点较十年前增加8倍,达25783个,水文报汛站自动测报率达92%;水情信息量增加10倍,达5400万份;中央报汛站30分钟内信息到达率提高到96.32%;水情预报精度大大提升。全国主要江河洪水预报断面增加到近1300个,预报精度总体达到90%以上;抗旱服务日渐深入,全国新增报送旱情信息的测站2550个,新增报送墒情的测站357个。

  第二,应对突发灾害和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青海玉树地震、重庆武隆和西藏墨脱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救灾工作以及应对松花江水污染、太湖蓝藻暴发、渭河油污染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水文部门迅速响应,有效应对,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实时水文数据,为灾害应急处置和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详实的技术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支撑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的能力逐步扩充。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行政区界、供水水源地、水功能区等水量、水质监测分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40多个重要湖、库、河段的藻类监测工作;在黄河水量调度、“引黄济津”、“引江济太”、“引黄济淀”、珠江压咸补淡、塔里木河调水、黑河调水,桂林、武汉等城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工作中,加强监测,提供优质准确的水文水生态信息服务。

  第四,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稳步提升。(1)2007年,全面恢复了停刊多年的水文资料统一汇编和水文年鉴刊印(每年10卷75册86本4.2万页)工作,对我国涉水工程规划、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2)每年向社会公众发布《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对江河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灾害、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维持河流健康和维护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意义。(3)在涉水旅游区开展河流湖泊水位、流量、水质等信息的监测和预报,水文服务更多地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4)通过“中国水文信息网”向社会发布全国实时水雨情信息、大型水库蓄水情况、地下水动态信息以及省界断面水质状况等有关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生活多个方面提供水文资料和信息服务。(5)在确保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等工作中,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水文水资源监测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众所周知,水文是个相对艰苦的行业,请您举例评价一下这支无私奉献的水文职工队伍。

  邓坚:水文的确是个艰苦行业,但广大水文职工以苦为乐、无私奉献,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求实、团结、奉献、进取”的水文行业精神,涌现出以张宇仙、谢会贵、何江波、唐训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正如陈雷部长在谢会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所指出的,水文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奉献”的优秀队伍。近年来,全国水文系统以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极大地提高了队伍素质,有效地促进了中心工作,扩大了水文的社会影响,提升了水文的社会地位。水利部水文局、山东省水文局、广东省水文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长江委水文局、黄委水文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4个水文单位被评为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在近几年的水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效也十分显著。由水利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水文勘测工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五届大赛也即将举行,前期各赛区赛事进展顺利。该项赛事是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对引导与激发全国水文勘测工钻研业务,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标准,提高全国水文勘测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造就水文专业技能领军人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02和2007年两年,通过该项赛事共产生全国技术能手6名,全国水利技能大奖5名,全国水利技术能手14名。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