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筑牢安全屏障;兴修水利,夯实发展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但受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制约,严重的水旱灾害一直困扰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九十年建党伟业,九十年治水兴水。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治水实践,江河治理成就斐然。
殚精竭虑 平江河水患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翘首凝望,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水天交接之处。长江,是一种民族情结的精神所在,是“母亲河”。
但是,“母亲”也有发怒的时候。长江历史上的洪水,历来以桀骜不驯、肆意横流著称,给两岸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洪灾,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据历史记载,长江从明景泰元年(1450年)到1949年的500年中,沿江地区的洪灾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洪灾更是频繁发生,“四年三水遭大灾,汪洋大海吞家财。一生搬家无数次,只有听天来安排”是当时洪泛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武汉,以江城而久负盛名,万里长江穿城而过,千里汉江交汇于此,注定了这座城市依水而生、与水相搏的独特命运。1931年、1954年、1998年,每一次洪水都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2010年7月20日,长江上游洪水咆哮着直奔三峡水库。其时,三峡入库流量达到7万立方米每秒,为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三峡大坝建成前的1998年洪水。此刻,武汉汉口江滩公园老人正悠闲地打着太极拳,游客漫步江滩公园,俯视脚下的滚滚江水。
向上追溯12年,定格在1998年的夏天。那场全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的大洪水突袭长江,一次次洪峰通过武汉,两江大堤灯火通明,百万军民昼夜奋战。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江城,朱镕基总理飞抵荆江大堤,温家宝副总理坐镇指挥。他们手持话筒、神情凝重的画面,至今仍定格在江城人的记忆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当年诞生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再向上追溯44年,在武汉抗洪历史的更深处,依稀回响着1954年豪放的打硪声。捍卫武汉三镇的一百多公里大堤已经高得像城墙,防汛的劳动大军正在把一个个装土的麻包继续加上去,打硪的号子声响成一片。堤外的洪水早已不声不响地把前些日子加上去的麻包淹没了。堤内地面已低于水面两米左右,然而人们沉着地劳动着,机警地守卫着、巡逻着。堤上的扩音器不停地向这些有功的、汗流浃背的人们播送着慰问的歌声。正是靠着百万军民手提肩扛,武汉战胜了自193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毛主席挥笔写下:“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如果把时间倒退到1931年,则是武汉人不堪回首的苦难。是年,江河陡涨,武汉堤防险象环生,大水直奔市区。汉口全境浸没水中,高及屋顶。随后武昌的武泰、武丰等堤相继溃决,堤内禾苗田庐,冲洗一空;武昌滨江城区,一片泽国。汉阳共有45个堤垸被冲毁,江水以风驰云卷之势,长驱直入,堤防溃决,水高七八尺,一时间,房屋倒塌,淹死者无以数计,人畜漂流,惨不忍睹……
穿越百年沧桑,今天的武汉,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长江大堤外,江汉路步行街人流如织;沿江大道上,各商业场所顾客盈门。而在大堤的另一侧,江水滚滚东去……滨江公园江堤,纪念1954年抗洪胜利而建的防洪纪念碑,面向大江,巍然耸立,守护在浩荡的江边,倾听着连绵的涛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这是一部怎样的历史?这是一部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国家发展史,这是一部从民不聊生到小康富裕的民族复兴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治国必先治水。
“黄河宁,天下平”。这是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朴素而美好的愿景。
曾经的黄河,是一条“三年两决口”的害河。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历史上黄河决溢频繁,灾害深重。
为应对新的形势,1946年2月,冀鲁豫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故道堤防修复工作,从此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事业的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才使古老的黄河获得新生。
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连续几十年伏秋大汛没决口,与旧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52年,河南建成黄河下游第一座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此后,引黄工程如雨后春笋,广布黄河两岸。将花园口防洪标准一举提高到千年一遇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已经竣工并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不仅防洪效益显著,还通过连续10年调水调沙,实现下游河道的冲刷疏浚,为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今的黄河,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黄河治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汪洋一片到应对有序,无论是长江防洪的力挽狂澜,还是黄河防洪的岁岁安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利建设,是三峡、小浪底等控制性水利枢纽的建设,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干堤的加固为当下的岁岁平安作出的突出贡献。透过治水历史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兴修水利的丰功伟业。
攻坚克难 谱治水华章
历史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之前,国贫民弱,山河破碎,水系紊乱,河道长期失治,堤防残破不堪,水利设施寥寥无几,残缺不全。偌大的国土上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库和一些塘坝、小型水库,江河堤防仅4.2万公里,几乎所有的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频繁的水旱灾害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历史更将铭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江河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必威电竞是干啥的 ”,华夏大地水利建设热潮涌动。年轻的共和国,成立伊始,就集中有限财力投入攸关国计民生的水利项目中,开展了对淮河、必威电竞是干啥的 、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治淮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工程、官厅水库、三门峡水利枢纽等一批重要水利设施相继兴建,掀开了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把水利摆到了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三峡、小浪底、治淮、治太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兴建。
1998年大水后,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长江干堤加固工程、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全面展开,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全部完成,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及尼尔基、百色、紫坪铺、皂市、沙坡头水利枢纽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同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和水土保持等水利项目。
新中国成立62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先后投入上万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建设,水利工程规模和数量跃居世界前列,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江河治理成效卓著。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万多座,堤防长度29.41万公里,长江中下游干堤工程全面达标,黄河干流重点堤防建设基本达标,治淮19项、治太11项骨干工程全面建成,其他主要江河干流堤防建设明显加快,水利工程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
此外,近3年来,水利部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东部地区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如期完成,水库安全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溃坝失事事件明显减少。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是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
1998年大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出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清淤除障,疏浚河湖……中央对水利工作的一系列新政策、新部署、新举措,指引着水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从人定胜天到人水和谐,从控制洪水到洪水管理,从人水争地到注重给洪水以出路,在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引领的新航程上,水利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坚持防汛抗旱兼顾、兴利除害结合,保障了江河安澜。
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旧中国江河泛滥、洪涝肆虐的落后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年一小灾、三年一大灾”的局面得以彻底摆脱。
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防汛抗洪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据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
与风雨较量,与洪水搏击,我们在防洪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带领人民战胜了1954年江淮大水、1958年黄河大水、1963年必威电竞是干啥的 大水、1991年江淮大水、1994年珠江大水、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水、2003年和2007年淮河大水以及2010年长江大水,成功应对了频繁发生的台风和山洪灾害袭击。
鏖战唐家山,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夺取了四川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
激战白龙江,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甘肃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一次次风雨搏击,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国共产党以执政为民的理念,尊重科学的精神,带领人民写书了一个个气壮山河的伟大篇章,带领水利人用智慧和忠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从过去“小水大灾”、洪水泛滥,到现在“大水小灾”、有序应对,黄河、长江、淮河、珠江……一条条安澜的江河见证了新中国水利的辉煌成就;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一个个重点工程筑起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治水丰碑。这不仅仅是一座座防洪工程,也是一座座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
水治则天下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大江大河洪水处置有方,基本实现了国家的岁岁安澜,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踏踏实实致富奔小康。
九十年风雨征程,大河奔涌,逝者如斯,治水兴水的步伐从未停歇。
九十年励精图治,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水利建设屡建新功。
九十年执政为民,守八方平安,筑江河安澜。
“防治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胡锦涛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江河治理必将再创辉煌,造福万民。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1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