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的“苦”与“乐”

2011-08-30

  2011年是第一次水利普查的攻坚年,对我来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作为普查员,亲身经历了水利普查的日日夜夜,用艰辛的工作,换回了堆积如山的报表;用勤劳的双手,汇集了浩如烟海的数据,当收获的成果即将转为祖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之时,我心里更是充满了苦乐交织的无穷回味,感怀良多。

  水利普查的“苦”

  从2010年开始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同时它也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除日常工作外,普查员们要在短短的数月时间里,完成辖区所有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统计,并对辖区内用水情况进行正式普查,工作量之大超乎常人想象。所以,当有人问我们对水利普查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毋庸讳言,那就是一个“苦”字。这份“苦”虽然不像抗洪救灾那么惊心动魄,也没有治病救人那么紧张危急,但连续数月的艰苦奋战,让每个水利普查人都有一番“苦”味在心头。

  首先是身体受的“苦”。普查工作任务重,身体受苦是在所难免的。为了收集报表,大家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我们水利普查员的身影,腿脚肿了、破了也在所不惜;为了将报表及时录入系统,普查员们白天普查,晚上还要坐在电脑前录表,直至深夜,手因此而患上了“鼠标手”,眼睛也熬成了“熊猫眼”;数据质量是普查的“生命”,为了核准数据,普查员们往往要与填表人进行反复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千方百计的确保数据的准确,谈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不足为奇……就这样,水利普查让普查员们浑身上下都受尽了苦。

  其次是精神上的“苦”。普查工作时间紧、要求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数字较真的苦活。第一次水利普查前无古人,没有丝毫的经验可以借鉴,大家可以说都是水利普查普工作的新手,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大家为了完成普查任务,不分白昼黑夜,没有节日假期,经常加班加点,中间谁生病了,都会坚持;有的同志甚至住在了办公室,夜晚录累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第二天早上起来接着干;有些同志睡着了,但满脑子还是数据,经常因做梦梦到报表的问题而惊醒。

  还有就是亲人受的“苦”。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是让亲人受苦。成为了水利普查员,就选择了自我牺牲、亏欠家人。水利普查让我们无法像平常那样,将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与家人共享,为他们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陪他们一起舒心地嬉戏交流。更为无奈的是,我们有孩子赶上升学考,而母亲却无暇帮助辅导;有妻子临盆生产,而丈夫却无法全心陪护照顾……这些都是藏在水利普查员心中的苦,这是朴实无华的水利普查员为经普做出的默默无闻的奉献。

  水利普查的“乐”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艰辛的普查过后,我们看到了国家水利设施的增长,掌握了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摸清了经济社会用水状况,就好比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民,看到了秋天收获的果实和春天孕育的希望,喜悦之情难以溢于言表。

  辖区内水利长足进步,增多变大,这是“一乐”。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摸清家底。通过普查,我们核准本辖区内各种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短短的几年间,基层水利迅猛腾飞,这正是我国政策正确引导的结果,也是我们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的结晶。看到水利事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怎么不让普查员激动万分呢。

  普查技术突飞猛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是“二乐”。这次水利普查第一次用上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用上了高分辨率的地形图,使普查工作的准确性大为提高;统一的软件、统一的接口,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录入,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统计信息技术的改进,使得水利普查工作既保证了数据准确,又减少了录入时间,为今后普查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普查人员积极热情,专业素质普遍提高,这是“三乐”。水利普查工作虽然繁重,但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普查人员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大家深刻认识到水利普查的重大意义,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一切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而且由于水利普查涵盖范围广,横跨多种行业,汇集多方信息,所以一次水利普查下来,让人受益匪浅。普查员们个个提高了专业水平,普遍增长了业务才干。

  感怀水利普查,有苦也有乐。它让我们在艰苦中学会了乐观面对,在挑战中磨练了坚强意志。拥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水利人将无往而不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8月30日

作者: 田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