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7月8日以来,洪湖市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截止15日,全市平均降雨量580mm,其中燕窝镇累计降雨788 mm,城区7月9日的日降雨量206mm,均超过自1935年以来历史最高纪录。受此次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洪湖段已超设防水位,洪湖围堤、下内荆河堤均超警戒水位。全市受灾人口34.5万人,紧急转移避险12883人,受灾面积98万亩,成灾面积86万亩,绝收面积33万亩,倒塌房屋385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亿元,其中,水利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今年以来,洪湖市立足于早动员、早部署,认真开展防洪工程整险除险工作,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狠抓泵站涵闸维修改造,积极备足备齐防汛物资器材,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切实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工程措施、防汛预案、防守人员、工作责任的“六个到位”。特别是7月8日特大暴雨后,洪湖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安排部署,迅速启动防汛抗灾应急响应,动员并组织12万干部群众全力投入到防汛抗灾工作之中。
层层动员抓责任。7月9日,洪湖市召开了防汛抗灾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防汛排涝抗灾工作再次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抓好防汛工作。10日,接连召开两次防汛工作会商会,细化防汛抗灾责任,制定确保人员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安全、城市防洪安全、供电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七大具体措施。同时,向全市发出“防大汛、抗大灾”紧急动员,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分赴各地现场指挥防汛排涝抗灾工作;市直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落实防汛措施;各乡镇区办特别是降雨集中地紧急动员人力,认真开展查险、转移、排涝等工作。
科学调度抓排涝。全市101座排涝泵站全部开启,376台套机组满负荷运行,总容量9.23万千瓦,总排水量1.55亿立方米。群众自发组织机械1523台套,齐心协力抢排渍水。同时,组织力量对泵站涵闸进水渠道内的水草等阻水障碍物进行打捞和清除,确保排水畅通。
周密布防抓防汛。自长江干堤、洪湖围堤、下内荆河堤进入设防水位后,按照防汛特征水位标准严密布防:长江干堤安排200人巡堤防守;洪湖围堤派驻防汛领导197人,投入劳力2125人,准备防汛船只812条;下内荆河等民堤派驻防汛领导322人,投入劳力15710人;东荆河上领导和劳动力120人;洪排河北堤上干部86人,投入劳力800人。截止目前,全市共布防堤段484公里,派驻防汛领导546人,投入防汛劳力19929人,准备船只950条,储备防汛编织袋41万条,砂石料13万立方米。
妥善转移抓安置。已妥善转移安置12883人,紧急调拨帐蓬1000顶,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29万元,按每人10元的标准及时将资金落实到户、发放到人,确保转移安置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洁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
加强值守抓督办。市防指每日发布汛情通报和气象信息,密切关注水雨工情态势,牢牢把握预测预报、会商分析、统筹调度等关键环节;落实领导带班的24小时防汛值班工作,确保通讯联络和信息畅通。同时加强督办检查,重点督查责任是否落实、领导是否到岗、宣传是否到户、劳力是否到人、器材是否备足等等。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这场特大洪涝灾害仍在持续并有加剧的趋势,洪湖市仍然面临着内涝外洪的严峻形势。
防汛压力大。目前洪湖市防汛重点是洪湖围堤,主要表现为:一是来水多。如福田寺闸日入湖流量400m3/s以上,最大入湖流量达到656m3/s。二是水位高。16日8时,93.14公里洪湖围堤已超警戒水位 0.38米。据预测分析,洪湖水位仍将上涨。三是涨幅大。洪湖(挖沟子)水位最大日涨幅达0.34米,超过1996年0.32米的最高日涨幅。四是基础差。洪湖围堤设计标准不高,堤身低矮单薄,穿堤建筑物老化,病险涵闸多,抗洪能力不强。
排涝压力大。据测算,7月8日至15日,洪湖市强降雨共形成地表径流11.5亿立方米,考虑到前期预排等因素,共形成渍水9.5亿立方米。目前通过11座一级泵站8天满负荷运行,共抢排渍水5.2亿立方米,剩余4.3亿立方米渍水还需7天排完,排涝压力巨大。这还不包括来自上游的过境客水。
救灾压力大。在灾害方面,由于高水位还将持续运行,多灾并发、外洪内涝已成事实,其次生灾害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在群众安全转移方面,做好群众避灾避险入户宣传工作,群众安全转移后的救助安置工作压力大。
维稳压力大。由于是普遍受灾,在排涝水利调度方面,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还有财产保护安全、安全转移、农民生产利益等等方面都存在不安定因素。
下一步,防汛抗灾的工作重点是:
一是防洪保安。防洪保安始终是洪湖天大的事。一方面,按照长江干堤防五四年型洪水、东荆河高潭口以上防六四年型洪水、高潭口以下防八三年型洪水,洪湖围堤防96型、98型特大洪水的标准,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查险除险、工程措施、物资器材、防守劳力,确保长江干堤、东荆河堤、洪湖围堤防洪安全。另一方面,抓好下内荆河、洪排河、峰白河、五丰河等民垸堤的防守,确保不溃一堤、不倒一坝,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排涝救灾。搞好科学调度,加大渍涝抢排力度。一方面积极争取荆州市防办支持,尽量压减福田寺闸入湖流量,减轻排涝压力;另一方面,继续运用一、二级排涝泵站进行抢排,搞好泵站涵闸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泵站满负荷运行,协调好各区域间的排水矛盾或纠纷,保证齐心协力抢排,组织力量对渠道内的水草和阻水设施进行打捞和清除,确保排水畅通。
三是安置维稳。根据水、雨、汛情变化,完善好群众安全转移预案,落实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有关职能工作。
四是灾后重建。作为水利部门,当前重点是围绕保障民生,尽快修复水毁的水利工程设施和农村水厂设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保证泵站、涵闸等水利工程设施安全运行,为灾后重建、抗灾赶本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