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浩宇 通讯员 李兴焱 贾韬 朱镛
8月3日16时30分,一场6.5级地震,让乌蒙高原山河破碎,牛栏江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灾区部分老百姓供水设施受损。
云南省昭通市水文局面对灾情,立即部署,迅速展开应急监测。在牛栏江奔腾的江水中,在争分夺秒的抢险时间面前,在守护责任的高地上,水文人昼夜不停监测分析,用一组组可靠数据,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水文壮歌!
前进、前进,到地震一线
天灾突袭,刺痛着所有人的心。水情的恶劣,让每个水文人心急如焚。
8月3日17时,震后仅仅半小时,昭通水文局就迅速行动起来,组建了2个水文应急监测组,分别奔赴红石岩堰塞湖和大沙店水文站。
奔赴红石岩堰塞湖的监测组好不容易翻山越岭抵达龙头山附近时,发现山体滑坡严重,道路阻塞。他们只得另改路线,从火德红镇方向向堰塞湖挺进。在从火德红镇到堰塞湖的山路上,监测组队员遇到了逃出避难的农民。农民劝说:“你们千万不能再下去了,山上不停地滚石头,房屋已经倒塌,死了人,非常危险。”但是,监测队员知道水文数据对于救灾是多么重要。他们依然冒着余震不断、山体滚石的危险,一路前行。
晚上22时,离堰塞湖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再有10公里就可以抵达。但是,山上滚落的巨石横亘在道路上,路被阻断,周围又是悬崖峭壁,天空电闪雷鸣,顷刻暴雨倾盆。监测组一行5人,一时找不着下到湖边的任何路径,不得不暂住在车上。
4日清晨天微微亮,雨也停了,监测队员决定不再等待,扛上监测仪器,在丛林中攀援摸索而下。用了近3个小时,终于到达堰塞湖。作为第一支到达堰塞湖开展工作的技术队伍,监测组队员们顾不得停歇1分钟,便开始争分夺秒地选点,安装水尺开展水位监测。上午10时,第一组水文数据被传报到了水情科。
由于堰塞湖水位上涨迅速,监测组刚刚才装好的水尺,很短时间就被淹没,只得重装第二支。4日一整天,他们不得不周而复始地装水尺、观测数据。直到晚上,云南省水利厅命令上游德泽水库等水利工程关闸滞洪,堰塞湖水位上涨速度稍微减慢,监测组才得以在距离水面50米左右的上方山脊草地处稍作休息,补充水分和食物。
与此同时,去大沙店水文站开展工作的另一个监测组,则面对着主汛期牛栏江流速快,流量大,河面宽广,河道复杂,新设的监测断面很难建立可靠、准确的水位流量关系等难题。组员们只得下到湍急的河流中,进行流量测验,尽最大努力测到准确的流量数据,确保水位数据可靠,实时掌握堰塞湖水位涨落变化趋势。经多次比测分析,终于建立起堰塞湖入流关系曲线。
震区当做家,群众是亲人
在乌蒙山深处,堰塞湖像一道永远的伤痕,烙在了周边灾民的心里。水文工作者一直把震区当做自己的家,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他们翻山越岭,监测分析水样,全力保障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
地震发生后,昭通市水文局迅速组建水质应急监测组,赶赴鲁甸县龙头山镇灾区对集中式供水水源进行取样监测。在道路受阻的情况下,水质应急监测组徒步到15公里外的水源点进行取样检测。8月5日,完成了涉及龙头山镇近2万人饮水的5处集中式供水水源的取样检测。6日,他们又奔赴火德红镇,进行城镇供水及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监测和集中式供水水源调查取样。
8月7日,昭通水文人在实验室对水样的电导率、浑浊度等17个项目参数进行对比监测、分析,证实数据的可靠性,充分保证水质安全,以确保5、6日的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同时,完成了《昭通鲁甸县8·03地震龙头山镇应急供水水源水质应急检测分析报告》和《昭通鲁甸县8·03地震火德红镇应急供水水源水质应急检测分析报告》的编制。8月9日,在收到红石岩堰塞湖2个水样和1个现场指挥部应急供水水样后,监测组及时进行检测,根据分析评价结果,编制完成了《昭通鲁甸县8·03地震红石岩堰塞湖及指挥部饮用水水质应急检测分析报告》。
拖不垮、累不倒,倾力服务监测
平时10个基本站、254个雨量站的水情预报,已经让昭通水文局水情科工作量满满了,但突如其来的震区水情报告,特别是堰塞湖发生后的高密度水情信息发送和接二连三的专题报告,更是让他们超负荷运转。
保证全市常规水情预测预报工作正常开展,保证震区水文监测信息及时准确报送,负责相关预警预报、处置报告的编写……尽管工作量翻倍,但水文人犹如一群拖不垮、累不倒的钢铁战士,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对周边大量水文资料的计算分析,于8月4日凌晨3点,完成了第一期《鲁甸震区红石岩堰塞湖快讯》,并报送给抗震救灾指挥部。
年过50岁的组长舒远华,作为水情科科长和抢险应急水情预报组组长,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水情预警预报是堰塞湖排险决策中最有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自地震当日到8月5日,他近70个小时没合过眼,带领着预报组成员,从资料收集、建立预报模型、编制预报方案,到负责每天1小时、3小时、6小时处理报送发布《红石岩堰塞湖水文预报信息》,不分昼夜,连续奋战了9天9夜。年轻的同事们见他太累太困,劝他休息一会,他却指指手中铃声不停的手机和办公桌上待续的报告微笑着说:“你看,我能睡着吗?”
在水情科全体人员的努力下,一组组前方水文监测数据快速传到救灾指挥部,一个个报告迅速完成提交给指挥部。
自地震当日21时和次日3时起,水情科根据震区雨水情实际,每小时分别完成一期《震区雨水情快讯》和《鲁甸震区红石岩堰塞湖快讯》,并报送给昭通市防指。10日12时至18时,加密为每半小时报送1次。同时,每天10时、17时向市防指报送2次《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水文气象信息专报》。8月9日起,堰塞湖应急处置开始实施,水情科开展了堰塞湖上游来水预报和下游出流量监测的报告。截至8月13日12时,水情科共完成各种快讯、信息专报、处置报告、工作方案、预警方案等达170余期。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4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