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务席填写取药单

广西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中的部分志愿者
体贴与关怀总在细节中显现。11月6日在广西南宁开幕的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已接近尾声,从6日开始进行的理论考试、业内考试到7—9日的业外考试,除了紧张、有序的赛场氛围之外,还让人感受到了一份真情。
小药片中的大情义
在业外赛场上的一处单独区域,有两位“白大褂”正在整理药品,记者上去询问得知,他们是赛事主办方专门请过来的医护人员。
“外业比赛开始以来,每天都有选手、裁判以及工作人员过来拿些治疗头疼脑热的药物。选手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都不能适应南宁冷热交替较快的气候,因此身体很容易产生不适,加上选手和裁判连日来都处于高压与忙碌之中,抵抗力自然有所下降,产生一些伤风感冒在所难免。”周俊宏医生告诉记者。
除了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这个简易的医务席还配备了各种应对跌打扭伤、蚊虫叮咬的外用药,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外业比赛过程中,也会有选手发生一些刮伤皮肤之类的小意外,我们都会根据情况迅速展开相应救治。”医生说道。
“医生,有风油精吗?我被蚊子咬了好几口。”说话间,缆道测速测深的裁判员来到医务席。拿到需要风油精后,这位裁判在每个人都必须填写的取药单上签了名。
一片感冒药,一管外伤药,一瓶风油精……药品虽小,却无时无处不体现着赛事主办方对于选手、裁判以及工作人员的关心。
为比赛顺利进行而幸福
在水质采样及测定项目的比赛船上,有一面印有红十字及黄色稻穗旗子环绕的旗子格外引人注目,当旗子迎风展开时,“广西红十字应急志愿服务队”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采访身穿制服的志愿者郭慧莹阿姨后得知,受比赛主办方邀请,广西红十字应急志愿服务队是专门为比赛的顺利举行而来的。
“因为外业比赛中的一些项目在船只上进行,如果发生参赛选手或者工作人员落水的情况,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下水救人。”刚刚退休且具有国家救生员资质的郭阿姨告诉记者。
救援队中共有6名救生员加入了此次比赛的救援工作。在外业比赛这三天中,他们每天下水巡视2次,除了要适应周边水域环境,当发生险情时,可以更快、更好的救助落水者之外,还要清洁水中的漂浮物以及隐藏在水中的杂草或者坚硬物,防止有人落水后受伤。
这支参加过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救援的队伍主要由一群80后年轻人组成,其中也不乏一些像郭阿姨一样的中老年人。别看郭阿姨已经退休,仅2012年,她就抢救了将近30名在南宁邕江游泳溺水的市民。“我就是热爱这种能够救助他人的生活,我希望能够一直帮助他人,因为奉献总是比索取要幸福得多。同时也希望这次比赛能够顺利举办。”郭阿姨笑道。
当大家都在呼吁社会需要正能量的此时,在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的现场,我们感受到了这种“能量”的存在。这体现在医护人员的以诚相待,体现在救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体现在赛事主办方的真情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