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清泉映照民生情怀
——记甘肃省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2012-07-23

感谢的话语千千万 

有水的日子比蜜甜

天水市五龙供水站泵房设备一角

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消毒设施

建成的入户水表井及保温墩

(图片摄影   通讯员   王学勇)

  天水,这座富有西部风情的城市并非像其名字一样“水量丰沛”,缺的就是“天水”。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吃水、用水在这里曾是每个农户生活中的大事、难事。水成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绊脚石”和“拦路虎”。“有水吃、吃干净水、吃方便水”,成了当地群众的最大愿望。

  天水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战略举措,按照“统筹安排,规模化发展;健全制度,标准化建设;创新机制,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建设方案,加快实施进度,注重工程质量,做好运行管理,确保工程规模、质量、进度、效益齐头并进。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成了9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投资52917万元,解决了五县两区96.68万农村人口和受益区538所中小学11.95万名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2012年天水市计划新建、续建13处集中供水工程,2月25日就全面部署,各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5月2日秦安县王窑续建工程实现了通水,盼望已久的自来水,涌进了秦安县王窑乡10个行政村的家家户户,村民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水,结束了祖祖辈辈喝苦咸水的历史。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呈现出诸多亮点。

  落实工作责任

  突出规模发展

  市县区两级政府都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惠民利民的头号工程,列为当年为民要办的实事之首,年初就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早计划,早安排,早动手,落实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全力抓,技术人员包干抓,确保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技术服务、协调配合、监督检查“五到位”。

  与此同时,县区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前期工作,坚持“宜大则大,能大则大”的规划原则,认真进行项目规划论证、设计方案比选,按水源定规模,一次统一设计、一次批复、分步实施,积极鼓励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施供水到户。超前开展项目储备,做到建成一处、管好一处、在建一处、达标一处、申报一处、储备一处。近年来实施的集中供水工程,跨县区、跨乡镇、跨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大多数供水规模在10万人以上,最小供水规模都在1万人以上,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思路明确,规模效益明显。

  规范建设管理 

  狠抓工程质量

  围绕“建精品工程,创管理特色,求最佳效益”这个核心。一是坚持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巡回监理、落实管护责任的“六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制”规定,土建工程施工由项目法人公开招标,主要材料设备由市政府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市水务局全过程监督管理。二是突出工程质量。进度服从质量,资金保证质量,不管工程规模大小,资金多少,都要建成人民满意的工程。严格实行监理旁站和跟踪检测,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质监站技术人员工地巡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施工单位自检、建设单位复检、市质量监督站终检的“三检”制度。三是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由市财政统一拨付市项目办专户储存,封闭运行,实行专项报账制。四是打造精品工程。按照“工程规模化、建设精品化、管理信息化、水厂园林化、效益最大化、监测常规化”的六化要求,建机制、抓质量、严考核、重奖罚,促进了全市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建后管理

  确保长效运行

  在抓工程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工程的建后管理,并积极探索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的新机制。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基层服务组织建设要求,组织对基层服务组织建设进行了认真调研,向市、县区政府提出了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建议。在供水工程管理上,一是健全管理机构。2010年水务局成立了“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各县区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较大供水工程设立了“管理站或中心水务站”,村级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做到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四落实。二是完善管护制度。各县区都以政府文件制定下发了符合本县实际,操作性很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依法管理。三是保障运行经费。针对农村饮水工程准公益性质,清水、张川、秦州、甘谷、秦安等县区政府都实行了财政差额补助。清水县按工程受益人口,每年每人补助5元,2011年全县财政共补助4处工程60万元。四是科学合理收费。通过推广户用磁力控制阀,机械发条式水表,安装村级IC卡智能水表等,确保准确计量,积极推行了保底用水量和先付费后用水等灵活有效的水费收缴办法,足额收取水费,确保每一处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加强水质检测。对所建工程都依法划定了水源保护范围,安装了保护设施,各县区都依托较大工程建立了县级水质检测室,进行了水质常规检测和化验,确保了水质达标。

  在天水市五龙三县区联合供水站,记者见到了供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化验室、加氯车间、加压泵站和500立方米的清水池。为确保水的质量安全,井水抽上来后,经二氧化氯消毒进到清水池,然后经加压泵站由输水管道将自来水送到老百姓家中。

  据介绍,天水市五龙三县区联合供水站是跨麦积、秦安、甘谷三县区的集中供水工程,工程建设达到了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为了加强工程的建后管理,天水市水务局在2011年4月批准成立了天水市五龙供水管理站,并在秦安县、甘谷县分别设立了供水分站,同时招聘了8名运行管理人员,健全了各类制度,明确了供水站的职责,建立了水质化验室,培训了水质监测人员,划定了水源保护区,明确了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五龙供水站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核算成本水价为5.5元/吨,已上报市物价部门待批。在入户工程中,为了便于水费收缴,每村安装了IC卡智能水表,实行按村预交水费制度。为确保冬季正常用水,户用水表井深度都在一米以上,并配备了承压软管,统一配置了防冻水桩。供水站和用户签订了供水管理协议,建立了用水户管理卡,给用水户发放了用户手册,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宣传饮水安全有关政策,规范了工程运行管理,确保了工程良性运行。

  天水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水质,减少了疾病,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且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调查,吃上洁净水后,肠道传染病等发病率降低40%,户均年节省医药费支出300元。有了饮水工程,许多农户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打扫庭院的次数明显增加,项目区呈现出乡风文明、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农村劳动力从以前找水、拉水、背水中解放了出来,农民买水负担大大减轻。据调查,户均节省50个挑水工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近5000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如武山县洛门吉家庄的豆腐、城关镇陈门村的三粉加工、山丹乡车川村的玉器加工、滩歌镇黑池殿村的“黑池牌”系列蔬菜均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7月23日

唐蔚巍 张金芳
责任编辑:陈静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