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广东变奏:水库移民安置的流程再造

  编者按: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做好水利移民工作。随着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推进,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同时,创新社会管理和促进区域和谐稳定,亦愈发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命题。对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的实践经验进行解读,或可见微知著。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马加

  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并非误入桃花源,而只是走进了广东省一个普通的移民村——惠州市博罗县高围村。栋栋小楼错落有致,条条街道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完备,人们在树下悠闲地聊着天,偶有黄色的校车进出,孩童的欢声微微触动了村庄的静谧。比邻的村外,旧日经年居住的破旧土坯房、狭窄杂乱的泥土路,无声诉说着高围村的前尘往事。

  广东省实施的移民安居工程,使广东30万户128万水库移民,正经历和高围村人一样的巨变。

  巨变的背后,是广东从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中,逐步闯出来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新模式——“一村一策、整村推进”,集中资金实施移民住房改造和相应的村内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这从根本上找到了一条逐步解决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问题的正确思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经这样评价。

  住房“演义”

  时过境迁。张计发没有想到,74岁了还能住进村里盖的新房。1976年,42岁的他和同村70多人随着东陂水库建设而搬到高围村,一家五口挤在山脚下的几间土坯房里。

  张计发是广东这片热土上为水库建设而迁徙的百万身影中的一员。至今,广东省有水库移民183万人,遍布除深圳市以外的20个地级市110个县(市、区),全国排名第五。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153万人,小型水库移民29.6万人,三峡库区外迁农村移民9493人。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条件,广东绝大部分水库移民移居在“老、少、山、边、穷”地区。至2010年,移民人均收入仍仅相当于全省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的一半左右。住房难、吃粮难、交通难、用水难、用电难、通信难、读书难、看病难等“八大难”成为阻碍移民脱贫致富的客观因素。移民上访一度成为影响广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水库移民到省里上访人次最高曾占全省年总上访人次的73%。

  “2008年,由县水利局出面协调,把汤泉林场的这片山削平。使用水库移民后扶款,再加上村民自筹一部分,每家每户由村里统一盖起来了一层平房。”高围村委书记张光辉介绍说,“有了移民款,自家只出了1万多块钱。剩下的2万多平方米土地,进行土地流转,租给别人建厂房,村民也有了一块固定收入。”

  如今,高围村44户人家,家家的房子加盖成了小洋楼,张计发老人家的房子已经加盖到两层半,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一年有着四五万的收入。从土坯房到平房,再到小楼房,高围村移民的住房变迁,折射出广东水库移民安居工程的发展历程。

  流程再造

  安土重迁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只有安居,才能乐业。要使背井离乡的水库移民“迁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广东很早就抓住了安居工程这一关键。

  然而,实施安居工程钱从哪里来?

  1998年,广东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后期扶持新思路。即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集中资金,一次性解决移民住房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遗留问题。广东省移民主管部门领导,带头到茂名高州市太平岭村和湛江廉江市相古坑村开展试点。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原来的贫困村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

  “实施安居工程前,各地只是简单地把移民后扶资金直接补助到村到人,‘撒胡椒面’的结果,是各地只能修修补补。钱花掉了,根本问题却没有解决。”广东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局长曾建生说。

  2003年,广东省人大第38号决议获得通过,每年从省财政安排3.6亿元扶持水库移民,这为全省水库移民实施安居工程插上了翅膀。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几年过去,数以千计的移民村改头换面,实现了有新房,有新村。2006年下半年,中央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前提下,广东继续坚持“一村一策、整村推进”思路和方法,把10年的后期扶持资金集中使用,其中60%作为建房资金直补到人,40%由自然村统筹用于村内公共基础设施等的建设。

  通过资金的集中使用,解决了移民资金分散、每户数额小的难题,发挥了资金的规模效应。“以一个五口之家计算,如果直补到人,每年获得中央后扶资金3000元。而资金集中使用后,则可以一次性获得2万~3万元的建房资金。”广东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副局长吴学良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通过整村推进,对移民村建设各项手续开绿灯,并减免各种费用。实际上,每位移民得到的资金加政策优惠远远超过直接下发的600元。”

  同时,广东移民安居工程坚持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化、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使各方面资金通过整合发挥了更大的效力。

  2011年全国水利工程移民工作座谈会上,水利部移民开发局局长唐传利这样评价:“广东省把移民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采取‘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方式改善移民居住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好路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机制重组

  创新思路找到了,还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其良性运行。

  广东省在移民工作中十分重视移民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将观念从“以工程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1993年实施水库移民议案开始,就对移民项目实行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

  在实施安居工程中,为了充分调动移民的积极性,广东省移民主管部门对安居工程提出了两个严格的先决条件:一是必须全村100%户主签名确认同意,二是必须每户最少自筹资金5000元以上并把存折统一集中后才能进入项目申报程序。谁先具备条件谁先上项目。

  在博罗县岐岗村采访时,县移民办主任邱强辉介绍说:“项目实施前,移民办每年都去全县所有乡镇做项目调研。各村结合群众要求进行项目计划,并张榜公布,经过多轮、分层征求意见,直到户代表签字认可后才可申报。”

  同时,安居工程一开始就确立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分步实施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农村建房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和污水横流、杂乱无章的状况。在后扶项目实施过程中,移民个人所有房屋可自行负责建设与管理,但必须符合移民村建设整体规划。对于移民村单个项目投资100万元以上或技术要求较高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严格实行项目“四制”管理。

  在监督机制方面,广东通过实施文化与信息服务工程,使移民扶持项目的每一分钱、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移民的相关信息,都在互联网上公开,接受全社会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堵塞了可能出现的漏洞,有效地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腐败,受到移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也确保了安居工程的持续推进。

  通过民主管理、高起点规划、阳光监督,广东打造了一个确保“一村一策,整村推进”思路大力推进的完整链条,使移民安居工程不局限于工程,而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广东经验的成功,这几个关键点,缺一不可。”曾建生说。

  政策支撑

  剖析广东经验,除了创新思路,良性机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移民工作的高度重视,使移民政策理念在20多年中具有延续性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广东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强调:“全省水利系统将把做好水库移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到‘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一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始终关心水库移民生活改善和生产发展。从1993年开始,广东省通过人大议案,每年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解决整体上水库移民的遗留问题。从1998年至2002年,省投入资金从每年3000万元增加至每年6000万元。从2003年起至2007年,省政府每年投入3.6亿元,为广东移民安居工程的及早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2011年,广东把水库移民作为“十二五”广东水利改革发展六大任务之一,并写进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将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住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纳入到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水库移民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广东把水库移民后期安置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文件中。”曾建生说。

  “安居工程的大力推进,光是移民部门单独努力是做不好的,还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其他部门的支持,广大移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吴学良说,“这些年来,广东推进水库移民安居工程,除了省委、省政府给政策给资金外,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特别是主管的水利厅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广东水库移民工作的氛围很好。”

  至2011年12月底,广东省已完成5300多个村22万户91万移民的住房和相应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占全省需进行住房改造移民的70.3%。同时,一批批建起新房的移民新村,通过土地流转、与企业合作等形式,发展起了现代“三高”农业和加工业。广东正在力争于2015年前,全面完成全省水库移民住房改造及相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届时,183万水库移民将彻底告别泥砖房、危房,全面实现安居并走向乐业。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2年6月12日

欧阳春香 马加


  相关新闻: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划定“三条红线”
广东东莞五大目标体系力促水务现代化
怡文环境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
中山市各地防汛责任人担责上岗
怡文环境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环境监测仪器展览会
广东全力以赴做好救灾复产工作
广东灾情得到有效控制趋平稳
特大暴雨袭粤9市22县受灾 全力抗洪救灾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