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生态产业园污水治理前、后对比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曹铮)从地图上看,沿东莞东部快速路一路向东,有一块约31平方公里的狭长平地。这块平地曾被称为东莞“最大的涝区、污水汇集区、垃圾堆积区”,而如今却绿道绕湖,荷花飘香。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奇迹?
在东莞的经济格局中,这块平地曾是东莞经济高速发展的边缘区域,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为破解东莞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难题,提出了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这块狭长的平地被选中成为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力点和引擎,并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名字——东莞生态产业园。
自2007年建设以来,生态园以“生态优先,治水为前,以绿为基,以水为源”为思路,通过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统一、高效的开发,提升东莞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投资规模近60亿人民币,相继启动治水、绿化、道路工程40多项。
把一个涝区、污染区改造为一个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的园区,最大的困难就是治水。生态园最早的建设就是围绕水展开的。治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涝,通过清淤扩渠、扩塘成湖、排站建设,提高排污标准,使防洪标准由原来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实现特大暴雨当日排干;二是治污,通过截污、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等建设,处理污水,净化水质,实现中水回用,达到循环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等措施,生态园治水的效果已经初步展现。南畲朗排涝站及水闸工程、下沙排涝站等治理工程已经充分发挥排涝、防洪的功能,有效防止内涝、洪水的发生。2010年12月,园区燕岭湿地水质监测数据显示,经过治理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总磷等重要水污染指标含量大幅下降,水中溶解氧明显升高,水质达到了Ⅲ、Ⅳ类水标准。
由于水是在整个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内流动的,生态园区的水环境改善对整个东莞市的水环境以及城镇饮水都将带来一定益处。
2011年,在东莞举办的中国生态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东莞生态园是珠三角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标志性建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