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王家坝》剧组成员及主要演员参加首映式

剧照-村支书张茂才组织群众撤离

剧照-水生扛沙袋参加抗洪

剧照-王家坝人奋战在抗洪一线

剧照-王家坝泄洪场面
讲述抗洪故事 弘扬王家坝精神
电影《王家坝》北京首映式举行
中国水利网站讯( 记者 吴頔)5月19日,在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汛期之际,一部讲述淮河上中游交界王家坝地区“蓄洪”故事的电影《王家坝》在北京举行首映式。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在面临洪水灾害时,王家坝人顾全大局,主动、勇敢地面对灾难和勇于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影片展示了淮河文化的深刻内涵,弘扬了博大精深的王家坝精神。
王家坝位于淮河上中游分界处。这里不但有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还有库容7.5亿立方米的淮河濛洼蓄洪区,在淮河防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953年建闸以来的12个洪水年份里,王家坝共开闸蓄洪15次,蓄洪区内一次又一次化为一片汪洋。在长期的抗洪斗争中,王家坝人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整个淮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的安澜。2010年7月,温家宝总理来王家坝检查指导淮河防汛抗洪工作时,高度概括了王家坝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王家坝精神是王家坝几代人努力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电影《王家坝》以当地百姓生活为原型,描述了2003年夏天王家坝树荫村的老百姓在面临淮河特大洪水时为王家坝开闸蓄洪舍弃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以张茂才为代表的基层干部群众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以及以水生为代表的新一代王家坝年轻人的不屈和奋斗精神。
到场的专家学者在看过影片后,认为《王家坝》的艺术表现力很强,称赞影片将关注点落在当地群众的真实生活中,并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实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对王家坝精神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叶式生说,这部影片让他第一次了解了蓄洪区的作用,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特殊生活状态。
影片首映式上,电影《王家坝》主创人员及主要演员与观众见了面。影片主演、水生的扮演者任天野出生在东北,从未经历过洪水,但在这次拍摄过程中,他身背40多斤重的沙包堵洪水漏点,着实体验到王家坝居民的不易。他说:“我很好奇,这些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和信仰,才能毫无怨言地舍弃家园?后来拍摄时我发现,当地人民都是非常积极乐观的,他们并没有被苦难吓倒。”影片另一位主演袁志博也表示:“对于当地人来说,他们面临的这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很淡定地接受一切,这种生活态度也给我带来很大启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