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现地核对
查看清查资料
现地复核
永靖灌区现场培训
□本报记者 唐蔚巍 汪栋
这里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可紧张的节奏却让你感到鼓角争鸣,沉静而庄严的氛围预示着这样的攻坚战与江湖有关却又超然于一切“江湖”。水利普查数据汇集成信息的长河,为未来更好地把脉陇原大地的水利工作奠定基础。
走进甘肃省水利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全神贯注,他们以科学的精神、缜密的思考和顽强的斗志将水利普查这项惠及民生、志在千秋的基础性、开创性工作有序推进。
如人所愿,日积月累的心血与汗水化作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甘肃省水利普查清查任务全面完成,清查数据成果于2011年9月通过了国家阶段性验收,全省共确定清查对象54.45万个。普查数据全面获取和预处理等工作按期完成,全省共确定普查对象145880个,填表上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工作进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甘肃省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好全省水利普查工作,对于准确把握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阶段性特征,合理确定水利建设与管理任务,谋划水利长远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水利普查工作,省水利厅精心部署,全省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全力开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质量控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打赢了2011年的水利普查攻坚战,递交了一份较为圆满的答卷,探索出有序推进普查工作的有效路径。甘肃省的做法是——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甘肃省把水利普查当做2011年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启动视频会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会议要求。各级普查机构很快实现了专门机构、专职领导、专业人员、专有场所、专用办公设施“五落实”,并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清查登记。
及时总结,典型推动。清查登记工作开始后,甘肃省普查办及各专项技术组,加大对市、县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的跟踪督导,及时总结典型经验,用典型县(区)的经验示范推进清查工作。总结推广领导约谈制、分片责任包干制、动态数据实行电子台账管理制、“三看制”等好做法,在全省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工作氛围。
强化措施,保证进度。加大省级各专项组督查指导频次。省级分阶段、有计划、有目标地先后派出40多个工作组、160多人次,深入全省85%以上的县区检查指导工作。省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对进度相对滞后的市、县普查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派出技术帮扶组,深入后进县指导普查工作。及时掌握工作动态,随时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严把质量关,提高成果可靠性。层层制订数据质量控制实施方案,加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与质量抽查。实行“四结合”审核制,即反复机审和人工审核相结合,专项组审核与跨专业联审相结合,普查办审核与专家组审核相结合,内业审核与现场核查相结合。开展质量抽查,内业审核,自查整改,保证普查数据的可靠性。
宣传培训,注重效果。甘肃省的宣传培训工作立足省情,以造氛围、促进度、保质量为出发点,力求实效性强。培训工作采用“五结合、一参与”方式,从方案制定、师资配备、组织协调、学员管理等方面,细化工作安排,突出培训实效。第二阶段培训全省累计办班422期,培训各类普查人员2.61万人次。庆阳市的水利普查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培训后明确了技术路线,对水利普查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水利普查的程序、环节和节点更加明确。”宣传工作紧扣普查节点要求,运用多种新闻媒体,将对水利普查的宣传做到全社会范围覆盖。普查机构通过制作宣传牌、标语、板报,发放传单、告公民一封信等措施推动了普查对象、参与部门的积极配合。
加强协调,提供保障。甘肃省经济欠发达,国扶贫困县占50%以上,各级政府克服困难,多方筹措经费,目前全省共到位普查经费9280多万元,采购电脑298台、打印机143台、手持GPS268部、保密单机132台等专用设备,按时完成了水利普查数据处理软硬件环境建设,基本保障了现阶段普查工作的需要。
2012年是水利普查成果形成的关键时期,甘肃省将认真按照国普办“一个主线、两个阶段、三大任务、四个节点”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督查指导,确保普查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使普查结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