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7月23日讯 6月中旬以来,为缓解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湿地的缺水状况,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国家防总、水利部应吉林省的请求,组织松花江防总和内蒙古、吉林两省区实施了2011年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工作。
向海湿地自6月19日以来累计收水4734万立方米,水面面积从25.5平方公里扩大到37平方公里,增加了近一半。目前,向海湿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芦苇水草逐渐变绿,鸟类数量明显增多,鹤类、白鹳、大鸨、黄榆四个核心区干涸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标志着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次补水路线起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境内察尔森水库,通过洮儿河河道至吉林省洮南县瓦房镇龙华吐分洪闸,经引洮干渠至通榆县向海湿地,线路全长192公里。
据了解,由于近几年嫩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来水偏枯,向海湿地内的重要水源洮儿河、霍林河与额木特河连续断流,导致湿地面积严重萎缩,区内不少泡泽、沼泽地干涸,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一些珍稀动植物面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为保护向海湿地生态环境,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制订和发布2011年引察济向生态应急补水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障了应急补水工作的顺利实施。松花江防总统筹考虑生态应急补水和抗旱需求,科学调度水源,加强监测检查。内蒙古、吉林两省区对补水沿线工程进行建设和维护,加强补水期间的巡查、监测和防守,认真做好输水管护工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