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 黎青山 摄)
中国水利网站11月17日讯(记者 高立洪)11月16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在京发布。项目组组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主持发布会并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项目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介绍了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
钱正英介绍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她说,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和《国务院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工程院在原“全国水资源”、“西北水资源”、“东北水资源”等战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9月组织开展了“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该研究项目下设“自然环境演变”“水资源”“人工绿洲建设”“沙漠化防治”“城镇空间布局”“工矿业用水”“能源和化工用水”“水污染防治”和“重大水利工程布局”等9个课题组和“国外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及经验教训”专题组,20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参加了该项目研究工作。3年多来,项目组的院士、专家们多次深入新疆实地考察调研,经过反复研讨,认真分析,综合凝练,在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研究综合报告,受到有关部门和新疆自治区的高度重视。
据沈国舫院士介绍,《新疆可持续发展中有关水资源的战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一是新疆与世界上同类干旱区的一些地方相比,水资源相对丰富,可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新疆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考虑到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需警惕今后可能存在的隐忧。三是无序开荒、灌溉面积过度扩张,造成农业用水量过大、用水比例过高,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的根本原因。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节水灌溉高效的现代农业,减少农业用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水资源利用的战略转移。五是在水资源配置中应首先满足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六是水利工作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水环境为目标,从传统的以供水管理为主转向以需水管理为基础,实行水资源的最严格管理。七是新疆水环境极为脆弱,应严格防止走我国东中部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项目研究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利用的战略转变。包括从以经济用水为主转变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并重;从以农业用水为主转变为工农、城乡用水并重;从粗放型传统灌溉农业转变为集约型现代灌溉农业;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严格保护浅层地下水,建立以深层地下水为主的水资源储备制度;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传统的以供水管理为主向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转变。
项目研究还就新疆耕地政策,森林覆盖率考核,现代化农业建设,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建设,吐哈、准东和伊犁煤田开发,非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对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的指导和支持,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研究,兵团发展,人才培训等提出了建议。
项目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石玉林介绍了参加项目研究的院士及课题组组长的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原主任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原所长陈志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雷志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峙,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有色金属公司常务董事兼科技部主任李英东,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姜绍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施汉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副主任、研究员宁远,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杨诗秀等院士、专家们出席了成果发布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