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关系民生的农业水安全问题
第八届中国水论坛在黑龙江大学召开

第八届中国水论坛在黑龙江大学召开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东辉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出席会议并致辞

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出席会议并致辞

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夏军出席会议

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水利网站8月2日讯(记者 刘艳飞 朱进星)8月2日,以“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水论坛在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召开。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东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国际水资源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夏军,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八届中国水论坛直视关系民生的农业水安全,并将研讨范围扩大到包括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在内的全部省份和地区。本届论坛从农业水安全、生态水安全、寒区水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界河/国际河流研究、社会经济水循环等6个分主题进行研讨。
与以往的前七届中国水论坛相比,第八届中国水论坛首次走进了东北地区,立足东北寒区老工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资源能源基地的典型水问题,针对“人类互动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安全和水支撑”这个大的议题展开多学科、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和探讨。
东北地区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总人口1.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3%;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9%,奶类生产占全国的24.5%。森林面积和积蓄量占全国的1/3,原油产量占全国的47%。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资源能源基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寒区大量水资源以固态形式存在,在温度变化下冰—水相互转化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工程的影响显著。寒区河流春汛、凌汛现象,冰雪旅游开发,由于冻层的存在而不同于温暖地区的坡面产汇流过程等都是寒区水资源区别于非寒区水资源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冰凌灾害问题、农业渠道和河道边坡在土壤冻层过程中季节性破坏问题,地下输油、输气管道在土壤冻层过程中扭曲破坏等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广大寒区地区面临的课题。
开幕式结束后的大会主题报告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夏军针对气候变化影响与水资源适应对策与展望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在当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要充分考虑水资源适应的相关问题,尤其是针对气候变化要对水资源的相关政策、科研等方面进行改变以适应,并对其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大连理工大学的陈守煜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对立统一定理及在水资源水安全系统评价中的应用”报告,对水源水安全的评价系统做了详细的阐述。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迟宝明教授,就地震与地下流体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述。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宗学教授、武汉大学的杨金忠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永勤教授分别就内陆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农业水资源的前沿研究、香港城市日用水量等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阐述。
在第一天的主题报告上,与会专家充分阐述观点和最近的研究进展,参会人员积极提问参与讨论,为更好地研究、探讨和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支撑。
明天(8月3日),大会将针对本届论坛的6个议题,举办五场专题讨论会。届时,与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众多水利大专院校的学生将就一个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此外,本届水论坛将针对35岁以下的青年水利研究者举办“青年短报告专场”,并由众多水利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出“中国水论坛2010年度十佳优秀青年论文奖”,以激励青年学者在水利各领域的研究探讨的积极性。
本届论坛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等主办,黑龙江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水利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