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成素霞
汛情就是命令,防御就是责任!决战秋汛号角吹响后,温县河务局立即启动全员岗位责任制,来自机关、一线12名青年职工迅速在黄河大玉兰控导工程集结,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织出一张保卫黄河岁岁安澜的“安全网”。
孤岛上的尖兵
“黄河大玉兰25坝坦石坡沿有大树,这几棵大树起到很好的缓流落淤作用,但是两棵树的中间淘刷不断,铅丝笼一旦抛投下去,势必会伤及这两颗大树,我要保树、也要护坦……”温县河务局局长马锋利指着大玉兰25坝迎水面现场下了抛投硬任务。这个高难度抛投任务,由谁完成…
“王铎,到!”
只见王铎驾驶装载机,小心翼翼的将抛石排移至两树之间。定位做好,开始装笼……开始抛投……漂亮!
精准到位,树没有一丝损伤,铅丝笼稳稳的从两树中间划落,一个笼、二个笼……抛出的铅丝笼漏出水面,抛投任务圆满完成,两棵柳树安然无恙。
“干的漂亮!”现场的人都为王铎比了个大大的赞。
这就是王铎,除险加固小分队里的一员,被大家称为“孤岛尖兵”。“孤岛”是指他的操作间就只有1.2平方米,犹如一个封闭的小岛,而就在这座“小岛”上,他无数次漂亮的完成了黄河除险加固急难险重任务。
“王铎来了,我们心里的大石头就能放进肚子里了。”这是所有驻地一线现场指挥们对王铎的一致肯定。
指尖上的口令官
抛石排旁边站着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只见他一会比个小拇指的手势、一会比个拳头的手势。左手抬臂、右手伸展……这都代表什么呢?
“小拇指,代表是小号铅丝笼,拳头,代表是大号铅丝笼……”大玉兰班组长褚滑峰现场作出解答。他说除险加固我们队员们之间靠的是手势,由于装载机启动后坝面噪音较大,队员们根本听不到喊话,什么样的险情、什么样的位置、抛什么样的铅丝笼,都是通过手势来判断决定。手势和旗帜是最快捷的操作指令,指令下达所有队员从选笼到装笼再到抛投一气呵成。
抢险就是抢时间和洪水赛跑,指令代表的就是默契和素度。只有一次次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才会有抢险战场上的默契无间。褚滑峰自豪的说:“我们小分队8人一组,最高记录是一天70个铅丝笼,180立方米石料,约300吨。”
复合型的多面手
既在基层,便显担当。张世海和宋海涛都是黄河一线的养护职工,会背着割草机割草、也会驾驶挖掘机调石,这次除险加固任务繁重,他们主动请战编入抢险组。铅丝网片加工跟不上抢险进度,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去加工铅丝网片。
“没关系加工一个是一个,能干多少算多少。”张世海自信满满的说。
队员们可以换班休息,可是大型机械操作手只有一个。
“没关系,我会开,真是累了困了,换个班我跟上,咱们的除险加固不能停。”“我是党员,我先上!”大玉兰班的副班长宋海涛说。
他们就是守护黄河平安的“多面手”……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岗位,因为决战秋汛他们并肩作战、逆行而上。他们中有黄河水政监察员、有装载机操作手、有养护班长、有运行观测员、还有一线通讯员,脱下旧时装换上迷彩绿,他们就是黄河大玉兰控导工程除险加固小分队……黄河岸边他们个个奋勇争先,绽放青春,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