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蒲飞 通讯员 李娜
秋色掩映,风轻云淡。傍晚时分,轻快的音乐在村头大堤边响起,家住河南博爱县西王贺村的张明申大爷带着自己的小孙子走出家门,来到大堤上,享受含饴弄孙的美好时光。
“今年,河务局在俺们村口的大堤上种了树、栽了花,俺们村的面貌一下子好了起来,你看看大堤上安的路灯多透亮啊,照得村里头亮堂堂的,晚上到大堤上转转,心里很舒坦!” 夕阳余晖下,大堤上新装的路灯次第亮起,顺着张大爷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平顺的堤坡、整齐的备防石、顺堤而建的红色健康步道在眼前铺展,老人休憩、孩童嬉闹……优美的沁河自然景观与浓郁的人文因素,汇聚成一幅和谐的金秋景色。
而这一切,正是博爱河务局积极践行“开门治河”思路,提高服务意识,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博爱河务局余骁告诉记者,一年来,他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殷嘱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中主动作为、尽心竭力,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作。“西王贺共建示范段”就是博爱河务局与博爱县政府、西王贺村共同努力的结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助推村镇发展、提升人居环境的最大优势。西王贺村委书记刘仕成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为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他们拿出自有资金20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 如何着手、怎么做?西王贺村想到了家门口的河务局。经过双方多番协商,由河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谋划的沁河大堤“西王贺共建示范段”工程应运而生,博爱河务局在与地方融合发展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不能只看‘面子’,更要看‘里子’,与河务局合作,让大堤更美丽,能给百姓带来根子上的实惠!”刘仕成说。
在确保大堤安全的前提下,博爱河务局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和施工方,及时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派出专人进行现场监理,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经过数月的奋战,沁河大堤又添新景:700米人行步道,方便沿河群众休闲散步;15个迷彩音响,便于开展党建、防溺水、水政法规等宣传;背河堤顶以“陶瓷缸”为造型,红为底色,黄为字色,绘制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党旗映红幸福河”等标语图案,与彩色步道、迷彩音响、樱花树、金叶树等浑然一体,构建了一幅美丽乡村图景。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优势,打开大门走出去,以融合发展的方式将‘河务+地方’的‘西王贺发展模式’推广普及到沿河16个村庄。”余骁对未来信心十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