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0月14日讯 10月11日,首届国际黄河三角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三角洲地区的研究与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与国外学者在河流三角洲的治理开发、生态安全等多场耦合领域开展的系统研究相比,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与美国莱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合作,联合申请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三角洲的地貌、社会经济与工程的可持续性研究:以黄河为例,将开展为期4年的系统研究。
以该项目研究为契机,4家参与研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决定从2015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由中方单位轮流主办。首届讨论会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主办,其他合作单位协办。
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0余位中外专家参加讨论会。盖瑞·帕克(Gary Parker)、吉姆·百思特(Jim Best)、杨作升等国内外顶级专家应邀为大会作主题报告,内容涉及野外观测调研方法、室内研究计算模型、国外河流三角洲治理现状等。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可谓一场黄河三角洲地区科学研究的饕餮盛宴。
据悉,讨论会为期一周,专题学术报告结束后设有短期课程。与会专家将于14日起考察模型黄河、花园口、小浪底、三门峡和黄土高原,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还将与中方合作单位进行相关课题交流。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