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8月5日讯 八月的引黄灌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在山东阳谷县七级镇盛庄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里,村民张老汉正在忙着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分箱装好,再运往县城销售。
今年,老张种植的蔬菜喜获丰收,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现在却变成了现实,这完全归功于黄河水。老张说:“过去村里由于地势高,用不上黄河水,而仅有的机井又满足不了灌溉需求,一年到头只能种玉米小麦等耐旱的农作物,基本上不挣钱,这两年,随着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现在不管种什么庄稼都能及时用上黄河水浇灌,既方便又省力。今年我的两亩多大棚收入3万元没有问题。”说到这里,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从憨憨的笑容中,可以感觉到,老张是发自内心的笑,是幸福的笑。
而在盛庄村,像老张这样改种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有很多。以前的“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一位镇干部告诉笔者,由于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黄河水来得及时,农田抗旱浇灌有了保障,以前村民不敢想、不敢干的事情,现在也敢干了,许多村民都在搞蔬菜大棚,栽植葡萄等经济作物,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
据了解,近年来,为解决黄河引水盲区问题,阳谷县着力抓好灌区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投资实施了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并积极开展灌溉死角治理,基本解决了引黄灌区内部分高亢地区的村庄和地块用不上黄河水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作为水管单位,阳谷黄河河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灌区了解墒情,并结合实际,向水务部门通报黄河水情和引水指标调配情况,帮助灌区合理制定夏灌引水计划,确保灌区适时引水。在供水过程中,黄河河务局还严格执行水调指令,精心调度,精细管理,引导灌区群众科学分水、引水,全方位搞好服务,保证了作物及时有效用上黄河水,为灌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水源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