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测人员行走在岸边

探测人员进行探测

记录员认真记录
中国水利网站7月8日讯 一根近五米的钢制探测杆,一条成人手指般粗的防护绳,三件橙色的防汛救生衣,构筑了这个夏天黄河岸边最单调却又最美丽的一幅画面。
7月8日上午,笔者来到高青黄河刘春家险工,刘春家管理段的三名职工正在炎炎烈日进行根石探测。“眼下正值调水调沙的关键时期,河水流量正在不断加大,可一定的看仔细喽。”职工张明属告诉笔者,早晨天刚放亮,他们就过来了,一直排查到现在。
笔者看到,张明属手持探测杆,站在离河边最近的地方,脚下就是湍急的河水,腰间系着防护绳,一名职工站在岸上紧紧抓住防护绳。另一名职工认真记录着。五米长的探测杆被张明属紧紧的握在手中,反复在河水冲刷过的根石处上下探测着,钢管在水面进进出出。
“这里目前没什么问题,但感觉根石有点松动,记下这个地方,一会在过来探测一下。”他一边探测着,一边告诉站在岸边的记录员。
张明属告诉笔者,越是水流湍急的地方,越容易出现根石流失,就要多检查几次。有时一天下来,在一个地方能反复探测十多次。“心里总是不放心,只要发现哪里不对劲,就要过来再看看。”
手持防护绳的职工告诉笔者,从进入调水调沙以来我们没睡好一个晚上觉,晚上轮流值班、报水位,白天要进行根石探测。有时,大半夜也要起来到河边来转转。
“根石探测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眼力活,有经验的黄河职工站在岸边一看水流情况就能判断水下根石情况。”张明属摸了把头上的汗珠,告诉笔者,险工沿线长1600米,不可能每一米都要测,这就要凭眼力。水流湍急的地方、回流的地方、以往经常发生坍塌的地方必测。“一趟探测走下来,也费时不少。”
烈日下,三名探测人员已是满头大汗,由于身上穿着救生衣,透气性不好,衣服也早已经湿透。记录员告诉笔者,每到晚上脱下救生衣,后背上起一身痱子。
说话间,他们三个人收起探测工具,沿着河岸边一边认真注视着河面,一边向前方走去。远远望去,犹如一个个行者。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