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市东营区黄河河道长12千米,大河在该区麻湾险工1号坝处峰转90度奔流入海,河道最窄处仅572米,具有窄、弯、险的特点。尤其是把守东营市南大门的麻湾险工坐弯顶溜,位置险要,绝对不能出问题。今年东营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黄河安澜呢?
“承诺”“晒诺”更要“践诺”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全区各相关单位、部门一定要把防汛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把正能量凝聚起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出承诺,透明公开地对媒体公众晒出承诺,更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积极践诺,全力确保黄河安澜。下面,请各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上台表态……”
在6月17日东营区召开的防汛工作会议上,区长丁卫东突如其来增设的“表态”项目,并没有让东营河务局局长朱景华措手不及,在他随后几分钟的表态发言中,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和一句句坚定的语言,让与会人员由衷地感到了踏实。
朱景华告诉笔者:“防洪保安是河务部门的天职。要想挑好这个重担,就得每天念好‘经’,防汛形势、责任制落实、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情况均要熟记于心。另外,哪里还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需要重点做好什么?哪些方面还需要积极协调、尽快解决?这些也是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说到底,确保黄河安澜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的承诺早就扎根在每个黄河人心里了。”
队旗见证铮铮誓言
“我志愿加入黄河民兵专业抢险队,当遇到险情和重大攻坚任务时,敢为人先,冲锋在前,不怕艰险,勇于奉献……”这是东营区黄河民兵专业抢险队员高举右拳,面向巍峨挺立的大坝和迎风飘扬的队旗,在上堤驻防启动仪式上立下的铮铮誓言。
6月20日,笔者跟随东营区防指人员,观摩了黄河民兵专业抢险队的演练。投入演练的抢险队员气势如虹,紧密配合完成了编抛铅丝笼、捆抛柳石枕、抢筑反滤围井等抢险课目的演练,以娴熟的技术,赢得了观摩人员的阵阵掌声。
“为了弥补黄河专业防汛抢险力量的不足,自2001年开始,东营区政府出资组建黄河民兵专业抢险队,至今已经走过了12个春秋。由于在历年的黄河防汛中表现突出,这支队伍得到了各级的高度重视,现在从队伍年龄结构到管理形式,从政府投资力度到训练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担任领队的东营河务局总工王滨如是说。
“队伍的组建模式如何?队员怎么挑选?每年驻防多久?主要任务是什么?”面对笔者一连串的提问,王滨逐一解答:“我们的组建思想是‘以群补专,专群结合,政府投资,河务参谋,群众抢险’,每年由龙居镇政府负责队伍建设,河务部门负责技术培训,人武部门负责军事训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抢险队员平均28岁,年富力强,其中退伍军人占较大比例;驻防时间已由原来的三五个月延长至现在的6个月,贯穿了汛前准备、汛期防守和汛后维护的全过程;队员们集学习、训练、守险、工管于一体,通过强化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对黄河堤防渗水、漏洞、管涌等八大险情的抢护水平。”说完,他看着远处飘扬的队旗对笔者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不变的是这面鲜红的队旗和我们队员的铮铮誓言……”
宁舍效益不丢安全
调水调沙开始了,按上级要求需要提前拆除浮桥。麻湾浮桥日均通车400台以上,一拆每天最少损失3000元,浮桥公司员工有些不舍。
“我们一定要服从黄河部门的统一调度,接到上级通知后,特别是当花园口出现3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水时,浮桥必须在24小时内拆除。效益纵然重要,但安全更无价,我们绝不能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冒险!”该公司经理刘安江果断下令拆桥。
“安全就是效益!”这是笔者在现场最强烈的感受。
据刘安江介绍,龙居麻湾浮桥是东营区龙居镇、史口镇连接利津县的重要通道。该浮桥始建于2002年,通过多年的运行后,该公司又多方筹措了450万元,更新承压舟21艘,新购拖轮1艘,同时对照明线路和照明设施进行重新铺设和安装,使得浮桥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
“更换承压舟后的桥面好走多了,不仅平坦,而且更安全,行驶在上面很放心。桥边还装上了照明灯,既好看又方便晚上出行,这座浮桥真是焕然一新呀!”提起这座浮桥的变化,行人王先生也是一脸的喜悦。
“汛前调水调沙开始后,浮桥已经临时拆除了,有没有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不便?”笔者追问道,“防汛抗洪,人人有责。暂时的不便,大伙儿都能理解,毕竟安全第一,这觉悟我们还是有的。”王先生笑着说。
大河滔滔,对防洪大堤是一次考验,对沿黄干群的防汛意识更是一次检验。“同饮黄河水,共保母亲河”,东营黄河点点滴滴的备汛故事无一不体现出:“正能量”已将沿黄干群紧紧的凝聚在一起,承载着大河岁岁安澜,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