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月28日讯 1月26日,是周六,按照和王言顺约好的时间,我提前5分钟,于6点55到东明黄河河务局家属院门口等他,没想到他已经在那里等我了,坐上他的四轮电动轿车,便开往老君堂工程班。
王言顺年近50岁,是该局老君堂工程班的班长,据他讲,今年是他在老君堂工程班的第8个年头,那里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有感情,一坝一垛他都如数家珍,40多里的路程,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吃了一惊,这里住的是两层的小洋楼,王班长似乎看出了我吃惊的原因,说:“屋里还有空调和彩电哩,瞧,那边是太阳能的洗澡房,现在我们这里的生活好着呢。”
7:30分左右,王班长叫上另外两名职工,80后的黄文泉和85后的王大祥,一同去控导工程勘查河势,王班长说,他们俩很好学,也有进取心,算是我的徒弟,如今他俩都能挑大梁啦,用个时髦的词形容那就是黄河好职工,我顺势说:“那你就是导师喽?”“哈哈哈~”从车里穿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王班长,你开错了吧,怎么往1坝的方向开啦,1坝到5坝不是旱坝吗,旱坝还用去看河势吗?”“没错,小李,如果只是看河势凌情,那咱们就不去了,咱们这一趟有双重任务,既要看河势凌情,又要进行工程巡查,尽管1坝到5坝是旱坝,但那里有护坝林和新修砌的备防石,冬季是砍伐树木等违法现象高发期,我们一定要去,不放过每一处。”我为王班长的细心由衷的佩服,我想这样的细心不仅仅他一个人有,基层一线的黄河职工也都有。
在看河势查凌情时,两位兄弟带着我一个坝一个坝的过,王班长则为我们当司机。尽管这几日气温有所回升,但坝上仍留有前几日下的雪,而且冻在一起,有些滑,他俩时刻提醒我注意脚下,小心不要滑到坝底,河边风的厉害也彻底让笔者见识了,原本不算大的北风,在河边冷的仿似一下子就能吹透衣服,渗进骨子里,从1坝到29坝,近2公里的路程,大概花了1个小时,冻得二人直搓手搓耳朵,我也冻得直流鼻涕,坐车到院里,他俩手还是凉的,王班长给他俩倒上泡手的热水,自己则赶紧上报河势凌情了。
10时许,庭院里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陌生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王班长说这都是当地的村民,还没等说完,一位四十岁左右妇女开腔了“我们是来上课咧,听王班长给我们讲黄河的事。”
据王班长说,老君堂工程班位于景林寨、毛店、老君堂三个村庄之间,该控导工程又十分险要,同时村庄又紧靠黄河,为普及村民的黄河知识、增强村民的防凌汛意识和法律观念,让沿黄群众正确认识黄河防凌汛的重要性,客服麻痹心理和侥幸思想,它们利用周末时间对当地群众进行黄河及防凌知识普及。
在当做课堂的会议室,笔者看到了王班长的讲义,相当简易,就是十几张打印出来的再装订在一起,但里面内容很丰富。课堂上很活跃,也有互动。“谁能说出与黄河有关的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小朋友,还在上学吧?”“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大兄弟,那是你没跳对地方,你要是跳进上游就洗清啦,因为黄河上游的水是清的,经过黄土高原,带着冲刷的泥沙,中下游就变混啦。”在一阵大笑过后,伴随的是一阵哦的声音,意味着他们又明白了一件事。
热闹、愉悦的课堂气氛,衬托出了黄河人与村民融洽的关系。村民们说,王班长把高深的知识用风趣、通俗的话讲出来,我们就容易听懂啦,都很喜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