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2月23日讯 由于近日气温明显回升,山东黄河封冻河段冰凌逐步融化,2月23日15时,东营市垦利苇改闸以下封冻河段顺利开通,标志着黄河下游封冻河段全部平稳开河,山东黄河安全度过了凌汛期。
黄河山东段自去年12月16日开始封河,封河历时70天,封冻最大长度302.3公里,是2003年以来的最大值,封河最上端位于菏泽郓城杨集上延控导工程。
受强冷空气影响,去年12月14日我省沿黄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15日东营利津以下河段出现淌凌,由于气温较低,16日就在河口河段出现封河。封河后,山东沿黄地区持续低温,封河长度逐渐增加,至1月28日,封河达到最长302.3公里。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进入稳定开河阶段,至2月18日,减少至173.2公里,自2月19日起因气温大幅度回升开河速度加快,2月19日至今日平均日开河长度24.3公里,最大日开河长度36.9公里。
山东黄河本年度凌汛期的特点:一是前冻暖,隆冬冷,低温持续时间长。菏泽、济南、北镇三站12月上旬平均气温分别比历年均值高4.8℃、4.7℃、1.9℃,1月份旬平均气温分别比历年均值低2.1℃、3.0℃、2.3℃,整个1月份均维持低温天气,低温持续时间长。二是封河流量偏小。封河当日利津站流量100m3/s,列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封河当日流量的第三位(最小流量为2001~2002年度的34.8m3/s)。三是封河长度较长。封河最大长度302.3公里,为2003年以来的最大值。四是防凌与引水调度矛盾突出。封冻期为确保凌汛安全,要求上游来水稳定,而今年沿黄地区普遍干旱,加之向河北、天津、青岛供水,需要小浪底水库加大下泄流量,防凌与引黄供水矛盾非常突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