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淤地坝:黄土高原水保的亮点和重点 |
|
2007-09-10 |
记者从9月7日在银川召开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作为全国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之一的淤地坝,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我国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完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淤地坝体系。
按照《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目标,2010年将建设淤地坝6万座,到2015年建设淤地坝10.7万座,到2020年建设淤地坝16.3万座,年减少入黄泥沙达到4亿吨。
淤地坝作为全国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之一,2003年以来建设速度加快,国家先后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了125条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坝系试点工程建设,建成各类淤地坝2995座,其中骨干坝629座,中、小型坝2366座。
这些淤地坝的建设,使3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控制,可蓄滞洪水4亿立方米、拦截泥沙5亿吨、淤地8万多亩,发展水浇地、保护下游农田10多万亩。目前,形成了宁夏聂家河、青海景阳沟、甘肃称钩河、内蒙西黑岱、陕西碾庄沟、山西康和沟、河南砚瓦河等一批防护体系完善、综合效益好的坝系,昔日的水土流失区涌现出一批“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的村庄。淤地坝被人民群众形象地誉为解决温饱的“粮食囤”、脱贫致富的“钱袋子”。
据调查,大型淤地坝每淤一亩坝地平均可拦泥沙8000吨,黄土高原已有的10多万座淤地坝,已经累计拦泥210多亿立方米。根据测算,到2020年,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基本建成后,可形成拦泥400亿吨的能力,平均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4亿吨,为缓解黄河中下游水库、河道淤积起到重要作用。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达45.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这一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很突出。因此,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2007年9月10日 |
|
荆东亮 孙太旻 徐清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