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鼓舞士气,表彰先进,激励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日前,水利部嘉奖疫情防控一线5集体12个人,其中,长江委4集体10个人获奖,今天我们讲述获嘉奖个人的战疫故事。

王俊:职责担当 “疫”不容辞
面对每天接踵而至的发热患者,王俊和同在一线的妻子无暇顾及孩子,匆匆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给父母后,就24小时值守在医院,全身心地投入到发热门诊的救治工作中。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有着丰富救治经验的医生,穿上隔离服的他常常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地连续工作8个小时,鼻梁和面部的皮肤都被磨破了。由于工作强度太大,经常出现胸闷、心慌及头昏,胃痛等情况,但是他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一次,凌晨5点,120救护车又送来一位刚从外院出院的脑出血患者,症状和临床表现很像新型冠状肺炎。王俊在通宵诊治了40多名患者的情况下,坚持冒着巨大风险,全程护送这位危重患者去做肺部CT,使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黄灿桥:逆行勇者 冲锋在前
1月24日,黄灿桥接到指示被派往医院隔离病房上班,在各地封路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从外地驱车10小时赶回武汉,立即投入火线抗疫中,24小时值守在隔离病房,随时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及时诊疗。
在长江医院成立隔离点医学观察小组后,他又投入到长江医院格林豪泰酒店隔离点工作。由于该隔离点收进的都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感染的风险很高。作为隔离点党代表的黄灿桥始终冲锋在前,着手设置和规范医护通道、病员通道,制定完善隔离点各项制度,明确人员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为有效抗击疫情做好准备。
面对病人的各种情绪,他带领小组队员给病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了让病人按时吃药,他每天抬着几十斤的物资,把中药汤剂、口服用药、防护口罩挨个发到病人手中。在他的影响下,该隔离点团队先后有4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王勇:直面病毒 无所畏惧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王勇带领科室医生们一直奋战在直面病毒的最前线,最长连续值班长达30小时。
疫情发展之初,在对其致病性,传播性都不甚清楚的情况下,王勇毫不畏惧,主动承担起直面病毒的各类高危操作,还带头在科室内学习各类防护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落实落细到工作实处。
作为江岸区防疫指挥部医疗救治组核酸采样组成员之一,王勇带领科室成员承担起了江岸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检验科共采集核酸样本达4954份,由于医院和科室高度重视防护工作,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督导,全科医生团队无一人感染。

张雄:身先士卒 同心抗疫
作为格林豪泰隔离点战斗小组负责人,张雄带领十名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和密接者开展医学观察和管理工作。
刚进隔离点时,由于工作头绪多,困难重重,张雄每天平均要接打100多个电话,协调各方面事务,统筹安排解决各种矛盾。在他的努力下,战斗小组工作逐渐理顺,安排逐步合理,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张雄主动深入房间,细心了解病人的病情,对较重病人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及时给予治疗和转诊。面对病人出现恐惧、烦躁等情绪,他及时沟通,主动安抚。由于隔离点设在酒店,他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排除安全隐患。为避免医务人员出现交叉感染,他督促严格落实院感工作制度,做好消毒清洁工作。由于他的示范作用,大家同心协力抗疫情,先后有4位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邹莉霞:守土尽责 义无反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长江医院急诊科被改为发热诊室。发热诊室工作十分忙碌,1月底时,每天有近百名发热病人前来就诊,最多时达200多人。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邹莉霞放弃春节休假,利用丰富的经验带领发热诊室的护士们迎难而上,带头承担发热病人的分诊治疗、危重病人的紧急救治、科室护理人员的调配、物资请领等诸多工作。在护理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时,她主动承担患者的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为患者清理排泄物,给予最及时的心理抚慰。还主动请缨,在凌晨去社区为在家死亡的疑似病人做遗体料理。
面对紧张的局面,邹莉霞保持冷静、清醒,她十分关心发热诊室的医务人员,指导科室医护人员规范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让她们做好自我防护,并经常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

徐 枫:一马当先 火线入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早期多家医院一床难求。长江医院克服困难,迅速成立发热病人隔离病房。徐枫主动请缨,被任命为隔离病房负责人,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面对疫情严重、防护物资紧缺、工作繁重等重重困难,他和大家一起,勇往直前,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医疗救治中,他每天坚守病房,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精心诊治。他还善于利用中西医结合,配合中药治疗,有效地控制了轻症向重症的演变。抗疫期间他和团队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规范的消毒隔离流程,优化消毒隔离方案,病房医务人员未发生一例感染。
因在抗疫中表现突出,2月15日,徐枫被上级党委批准“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陈文胜:临危不惧 恪尽职守
疫情发生后,放射科每天CT检查人数比平时多了近十倍。在陈文胜的带领下,放射科全员加班加点,仅1、2两月科室共做肺部CT2100例,夜班时最多的一次做了29例病人。
为第一时间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报告处理,缩短病人就诊时间,陈文胜带领科室全员积极进行新冠疫情知识培训,掌握病变影像特点。科室还组建了会诊专家小组,扩充医师轮流排班,保证医院会诊工作24小时不间断进行。他带领科室同事精细阅片,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像异常信息。遇到病人情绪不好时,他耐心地安抚病人的情绪。
在紧张工作的同时,他关心科室同事,时时叮嘱做好科室及个人的防护,并积极与院内、外的同事联系,做好材料供应保障。

李利红:冲锋一线 真情服务
长江医院成立隔离病房后,马上就要收治有传染风险的病人,内一科李利红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请缨。
她针对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流程,落实好病房的常规护理、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每天的消杀等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在隔离病房里,防护服密不透风,身上的衣服一天几湿几干;各种护理操作时,护目镜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掉;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节省防护服,医护人员一整天不喝水,不上厕所……李利红克服了身体上的不适应,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还帮助做好卫生员、保洁和护工的工作。上呼吸机的病人进食不便,李利红把饭菜端到面前,一瓢一瓢喂给她吃,用吸管给她喂水喝。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李利红和同事在床边全程伺候,赢得了病人的连连称赞。

王珏:主动请缨 勇于担当
疫情爆发后,武汉定点医院发热病房一床难求,王珏自告奋勇报名到隔离观察病房。因隔离病房特殊性,病人没有陪护,她既当医护又是亲属,抢救时冲在一线,平时为他们打水、送饭,解决生活问题。
2月24日,她作为副队长带领10名同事前往江夏电子仪表学校观察隔离点,承担了200多名新冠肺炎出院病人医学观察和管理任务。
隔离点环境艰苦,物资缺乏。王珏带领队员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完成了环境整理、病人安置、区域划分等工作。她还及时制定了院感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使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隔离点进出病人、发放药品、配发物品、情绪安抚等工作在最短时间内理顺,步入正轨。

熊政:使命在肩 传递温情
因疫情紧急,长江医院年前从各科抽调精兵强将到一线抗疫,长江医院妇科骨干医生熊政主动申请报名参战,并于大年三十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工作。
作为一名资深医生,她在新冠肺炎发病初就一直关注该病的治疗和进展,并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加入战斗。因为医院医护严重人手不足,她常常24小时在病房守护病人。有一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病情非常严重,她亲自给病人换药打针,给病人量体温,监测血氧饱和度,一直忙到两点多钟,病人安然入睡她才放心地离开。
熊政还是科室里贴心的大姐姐,面对疫情,她手把手的教科室同事做好防护。科室的同事在她的指导下无一例感染。她一直坚守在隔离病房,直到接到上级通知隔离病区撤离才离开。在家中自我隔离期间又开始为保健群忙碌,为他们开处方,统计汇总药物,安排为病人送药。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