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操作键,水流速度即刻在显示屏中出现。这是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在此次汉江秋汛中使用的“尖板眼”。9月20下午3点,来自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的应急监测队员在江汉一桥、二桥临时断面上同时施测汉江流速。此次秋汛,是应急抢险总队成立后的首次实战监测任务。
记者从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了解到,9月中旬,汉江上游出现两次较大洪水,丹江口入库洪峰流量分别为22100立方米每秒和26600立方米每秒左右。由于长江干流水位较低,汉江下游干流罕现落差大、流速大的特点。
为详细掌握汉江的水文数据,为防汛调度、抗洪抢险提供决策依据,长江委水文局除在汉江正常的水文断面加强值守、增加测次外,还在汉江下游汉川至长江干流汉口区域开展了防汛应急水文同步测验。
据此次防汛应急水文同步测验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中游局副局长梅军亚介绍,此次应急测量,要对汉川、江汉一桥、江汉二桥、汉口(37码头)四个水位、流速、流量断面和龙王庙水位观测断面进行同步观测。而在武汉境内增设的江汉一桥和江汉二桥两个临时断面是首次进行观测,因此,这两个断面的水文资料填补了历史空白。
测验组副组长、汉口水文站站长刘少安记录的数据显示:9月20日下午3点,江汉一桥断面最大流速为5.6米每秒。
据了解,来自长江委水文中游局、三峡局和荆江局的应急监测队员参加了此次防汛应急水文同步测验。他们中不少同志参加过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水文应急工作。在电波流速仪等高新仪器设备的“助力”下,他们成功测得断面最大点流速、流量和相应水位,向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可靠的水情信息。
来源:人民长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