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4月12日讯(通讯员 周明)4月11日,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组织召开《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调度阶段性总结》审查会。
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副主任、总工程师马建华,副主任、长江防总办主任魏山忠,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等出席会议。长江委办公室、防办、总工办、水文局和设计院的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蔡其华说,几年来实施的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江防总在三峡水库调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国务院批准的《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为指导,根据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防汛形势及水雨情预报,合理确定各阶段的调度目标,谨慎利用三峡防洪库容对中小洪水进行拦蓄,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充分发挥其拦洪、错峰、补水等作用,不仅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汛抗旱压力,同时协调了发电调度与航运调度,提高了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开展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调度阶段性总结工作,对于进一步充分发挥三峡水库综合利用效益,切实做好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肯定总结报告的同时,蔡其华强调,在三峡水库实时调度过程中,根据水文预报及当时的防汛情势对中小洪水进行拦蓄是必要的、可行的,但必须坚持“风险可控、淤积可许”的原则。
与会领导和专家在听取了长江委防办《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调度阶段性总结》专题汇报后,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审查。
会议认为,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调度效果明显,在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会议还对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文情势变化、中小洪水调度、梯级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和枯水期调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工程于2003年6月顺利实现蓄水、通航和7月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2007年汛前完成两线船闸改建工程后,枢纽工程具备全线挡水175米的条件。2008年汛后开始试验性蓄水,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成功蓄水至175 米,标志着三峡工程具备全面发挥其最终规模的防洪、发电、航运、枯期补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能力。在水库蓄水运用的各个阶段,长江委根据工程的建设进展情况对水库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三峡工程的科学调度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推进三峡工程全面发挥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