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岷江赤子——追记长江委水文局高场水文站站长钟宏联

2011-02-11

维护水文仪器设备

    中国水利网站讯 (通讯员 周明 樊孝祥 曹启辉)他走了,他没有给亲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却给长江水文留下了闪光的精神、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他以站为家,主动放弃调动机会,30年来扎根偏远艰苦的水文测站,无怨无悔,岷江岸边,观测道上,操作房里,到处留下了他坚实的脚步。

    他立足实际,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把青春和理想融进了长江水文事业,并为此付出毕生心血。

    他,就是岷江之子,水文骄傲——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宜宾水文水资源勘测队高场水文站站长钟宏联。2010年8月8日,他在病榻上抱憾地离开了人世,走完了他平凡而闪光的人生旅程。

    50岁的短暂人生,英年早逝,令多少熟悉他的人扼腕叹息!长江委水文局领导发来唁电,水文上游局领导、宜勘队领导、职工及家属和亲朋好友100多人含泪为他送行,远在外地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惊闻噩耗为他遗憾和沉痛。 人们在对他寄予深切哀思的同时,更多地是对他30年水文生涯走过的风雨历程的缅怀、敬仰和短暂人生的高度评价。

    奔腾不息的岷江水,见证了钟宏联的赤子之心、报国之情、水文之恋。在一次次与惊涛骇浪的搏击中,钟宏联用短暂的人生,谱写了新时代一名长江水文人的奉献之歌。

    无悔人生扎基层

    时针回拨到1981年,金秋九月,21岁的钟宏联背着简单的行李,满怀豪情地一路辗转来到位于四川省宜宾县高场镇岷江边的上游局高场站,他是从长江水利水电学校陆地水文专业毕业分配到这里的。

    然而,眼前的情景让一心要为长江水文事业建功立业的钟宏联稍有失落。水文站坐落在离高场镇一公里远的岷江边,看上去就像几间农民的房子——用篱笆围成的站区内,仅有三排土墙瓦房。站房、宿舍、厨房,门窗破旧,地面潮湿,光线暗淡。

    既来之则安之,钟宏联跟着站上的老职工开始学习观测、发报、测流、取沙和做一些辅助工作。

    高场站是一座建在岷江边的水文缆道站,它所控制的岷江是长江上游几条支流中水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历史最大流量达30000多立方米每秒,高场站的水文情报成为直接影响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防汛抗洪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该站测验项目齐全,水情雨情复杂,水文站测报任务繁重,测验难度较大。

    就在钟宏联刚到高场站的两个月前,长江上游发生了罕见的“81·7”洪水,岷江出现超警戒历史水位,高场站干部职工奋力迎战,在水情异常复杂、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将一份份珍贵的高洪水文情报准确及时地报送给上级和地方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为夺取防汛抗洪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年冬天,长江委各级组织和地方党政部门隆重表彰了高场站等抗洪测报单位。从上级和地方政府的嘉奖通报里,从同事们欣慰而自豪的神情中,钟宏联对水文工作有了新的理解。随着时光的流逝,在老一辈水文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他日益热爱水文工作。

    无论是风雨中,还是骄阳下,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钟宏联抬铅鱼、爬高竿、换缆索、修设备的身影;在岷江岸边,观测道上,操作房里,到处留下了他坚实的脚步。

    谦虚肯学、吃苦耐劳的钟宏联,很快博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喜爱。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老站长就放手给他压担子,安排他主持外业测报及负责仪器设备维修工作。钟宏联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在水文前辈的教育和优良传统作风的熏陶下,钟宏联的业务技术和思想觉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此,钟宏联以高场站为家,把自己的青春、理想和对事业的追求,融进了他所从事的工作中,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全部的心血。

    钟宏联长年工作生活在基层测站,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上级领导曾多次关心地想把他调到生活环境较好的宜勘队队部工作,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每次都以工作为由真诚地辞谢了领导的好意。他说他之所以坚持要在基层工作,是因为自己熟悉高场站的情况,在高场站自己的作用会发挥得更好一些。

    在30年的工作历程中,钟宏联亲身感受了上级组织对基层测站的关爱。多年来,水文局和上游局领导每次到站上检查工作,对高场站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特别是钟宏联同志扎根基层,以站为家,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品质和作风,在水文局内外业被传为佳话。在2005年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还被邀请到水文局机关作先进事迹报告。这些,都让钟宏联心生感动和感激,成为钟宏联扎根基层30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的前进动力。

    精细管理严治站

    1988年,钟宏联被提拔为高场站站长,他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和责任。

    他深知,要当好站长,就必须成为工作中的带头人和技术上的多面手,既要精通业务,还要合理安排人员和工作,充分发挥群体的力量协调作战。

    钟宏联是一个作风朴实、管理严谨的人。为了履行好职责,他利用一切机会和点滴时间抓紧学习测站《任务书》、技术规定、仪器设备维护方法和水文基础理论知识,熟记常用的技术要点。在工作中他坚持勤动腿、勤动手、勤动脑,遇事带头干,组织全站职工完成了一项项艰苦的工作。缆道循环索更换前,他都要事先画好更换缆道循环索的草图,和外业组长等技术骨干一起商量实施步骤,然后才进行循环索更换作业,这样作业起来既省时又安全。为了提高水文成果质量,他经常组织职工学习技术规范和进行业务培训,长期坚持仪器设备测前测中测后检查制度,平常养成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习惯。对测报资料他坚持项项过目,份份经手,处处把关,对未经自己校对的资料,绝不随便签名,保证了资料的成果质量。

    按制度办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钟宏联管理测站的一贯原则。他对管理的理解是:制度加引导,原则加感情。前些年,在上级的要求和指导下,高场站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测站管理制度,涵盖人财物管理、技术规定和工作要求各个方面,并将制度上墙,使大家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该做的和不该做的都有明确的了解。为尽量消除工作失误,钟宏联还采取挂黑板、吊本子、发单子的办法,将测站各阶段的工作安排、工作要点、注意事项、操作方法以及奖惩办法一一写清楚,并逐项给大家解释透彻、交代明白。在涉及成果质量、安全生产和劳动纪律等原则问题上,他坚持按制度办事。对于一些小事,则灵活处理。他待人处事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职工们心服口服。制度在他这里是一把公正的尺子,无论是受奖的还是受罚的,大家都心悦诚服。这样,在全站逐步培养起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好风气和工作认真、做事用心的好习惯。

    钟宏联关心同事胜过亲人。中年女职工郭永红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他多次到医院看望她、安慰她,并顶替她的工作。站上职工生病他都及时到医院探视,职工生活上有困难,他都尽力帮助照顾解决。炊事员何翠屏,文化程度不高,她在钟宏联的培养指导下学会了测流取沙、泥沙分析等工作,既当炊事员又当测验员,成了站上的多面手。

    勇于创新作表率

    钟宏联参加工作不久,正赶上长江水文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从1986年开始,高场站相继投产使用了可控硅缆道无级调速装置、调压积时式采样器、超声波测深仪、微机测流系统、局域网报汛系统、海事卫星自动报汛系统和水位雨量固态存储等先进仪器设备。

    如何使用、维护好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使之在水文测报中发挥现代高新科技设备应有的作用,是钟宏联冥思苦想的问题。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坚持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这些新设备在高场站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可控硅设备和调压式采样器投产后,他认真向上游局科研室技术人员学习安装、调试和检修技术,同时积极在实践中摸索它的性能要点。有时夜里想起某个问题,他立即起来到测验房实验。后来他干脆把铅鱼头和控制筒搬回宿舍,在中午或夜晚琢磨它,解剖它。通过苦心钻研,他较快地掌握了设备的特性,保证了仪器长期处于正常良好状态。

    钟宏联是一个善于思考,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的人。川南地区,夏季雷电频繁,仪器设备常被雷电击毁,影响测报生产。针对这个问题,钟宏联和副站长刘培林等人在所有设备线路上安装避雷闸刀,彻底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过去,缆道运行中因误操作而导致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又动脑筋想办法,自行设计安装了“缆道运行保护装置”,使行车在行程极限状态下自动停止运行,高场站从此结束了缆道人为事故的历史。高场站有个传家宝——大斗笠,钟宏联要求观测人员雨天一定要戴斗笠而不许打伞。一是戴斗笠可方便记录,二是斗笠不导电,安全。如果打伞,万一操作不慎,伞柄上的金属易遭到雷击。

    他不懂就学,拜能者为师,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对每一项技术更新,他都报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去探索。对每种设备,他都尽力做到使用好、维护好,并能结合测站实际加以改进。他还经常搞一些小改革小发明,他根据岷江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历时短的特点和流速忽大忽小的情况,为尽量消除测量误差,设计制造了一个铅鱼尾翼偏角调节器。他根据高场站经常要进行夜测的特点,为确保夜测铅鱼运行安全,就自己动手加工,在铅鱼尾翼上再加上一块尾翼,并在尾翼上贴上反光膜,这样夜测时就容易掌握铅鱼运行情况。高场站缆道跨度较大,为防止误操作损坏缆道,他发明了油轮定位器,虽然简单,但很有效。从可控硅、调压式到超声波等各种仪器设备,钟宏联是用一样,学一样,精一样,他对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和维护要点掌握得很透彻。1994年,微机测流系统刚在宜勘队投产,高场站就率先应用。为了弄懂应用中的每个问题,他经常向有关专家请教,直到熟练掌握。

    钟宏联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他借用中医“望、问、闻、切”的医疗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设备维护方法,取名为《设备维护三字经》,经上游局科研室专家进一步提炼后,在各站队推广使用,受到基层站队职工的普遍欢迎。

    近几年来,他先后发表了《水位数据优化在微软办公软件中的实现》、《办公软件在水尺零点高程测量中的应用》、《缆道站系线浮标流向测量资料整理方法探讨》等多篇有价值的论文,受到同行们较高的评价。

    从水文外业测验到内业资料计算整编,从对各种仪器设备熟悉性能、安全使用,到精心维修养护,钟宏联凭着他多年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为人们心目中一个精通业务、技术全面的行家里手。

    情系水文赤子心

    在钟宏联的日历中,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在高场水文站,他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每天黎明即起,打扫庭院,把全站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后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钟宏联在为高场站这个“家”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时,也在事业的道路上留下了闪光的人生足迹:从1988年钟宏联当站长的第二年起,高场水文站成果质量连续20年获上游局全优;连续23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设备使用和维护名列上游局之首,连续19年被评为上游局先进集体;2003年、2005年连续两届获得全江成果质量优胜杯“二等奖”;2004年高场站获“全国文明水文站”殊荣。钟宏联本人也连续多年受到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上游局及宜宾市各级组织的表彰和嘉奖。先后荣获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宜宾市委农办系统践行“三个代表”党员示范标兵和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称号。

    钟宏联就像一头任劳任怨、默默奋蹄的老黄牛,在长江水文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

    2009年8月,钟宏联因胰腺炎生病住院,后转到重庆治疗。

    在重庆住院期间,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党组书记宋志宏、副局长刘东生和上游局、宜勘队领导都先后看望过钟宏联,一谈起来,不知不觉就谈上了工作,他说出院后会把急需想解决的流向程序进一步完善,还要…… 哪怕是住院,他想得最多的仍是站上的工作,多次给站上打电话,叮嘱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完成。

    重庆回来后,他立即返回了工作岗位。2010年1月,钟宏联主动要求参加队里组织的长途水准测量。冬天天冷,钟宏联怕耽误测量进度,每天清晨6点半挨个敲门叫醒同志们。

    2010年3月份,宜勘队抽调各站技术人员在新市测量,队领导考虑钟宏联身体有病,安排他休息。他见人手紧缺,又主动跑去参战,然而这次却成了他最后的一次测量。

    今年3月钟宏联被确诊为胰腺癌,医生没有告诉他。他还在想着十天半月就能好,还说要回高场站去上班。

    病重期间,他心里始终牵挂着站上的工作,早晨起来第一桩事就是打开电脑收看水情公报,关心汛情。病魔折磨得他脸都变形了还在想着站上还有哪些工作要做,水尺该校测了,缆道有几个滑轮已经磨损该换了,缆道要打油了……甚至有一天从医院偷偷地跑到站上,亲自组织更换了滑轮后才回到医院。

    2010年5月下旬的一天,上游局金沙江水文水资源勘测队队长张强突然收到钟宏联的短信,告诉他到邮箱里查收一个关于野外水准测量的程序。一想起这些,张强都不胜感慨——亲爱的兄弟呀,当死神的魔掌向你伸来的时候,你还在关注遥远兄弟单位金勘队的工作。

    弥留之际,他叮嘱妻子:“我死了以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多叫人,汛期,大家都很忙。”

    “钟宏联走后,我收拾他的东西,很多是他在工作中记录的本本。”

    “孩子的家长会,从小学到高中,他一次都没去过。”

    “前段时间住院,医院条件不好,晚上把他接回来住,当时他病得坐都坐不住了,还要查看水情信息……”

    “我以前曾多次责怪他不顾家,孩子对他也有意见,觉得他不关心这个家。现在想起来,老钟他真的很不容易,他其实非常爱这个家,爱我和孩子,只是他工作太忙了……”

    提起这些,妻子章文早已泣不成声、泪如雨下。

    峨嵋山入云,岷江水东去。生命并不在于长短,哪怕是天际的流星,只要那瞬间的璀璨芳华,便将成为永恒。

    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说,正是由于有钟宏联为代表的一批站队长的无私奉献,才有了长江水文事业的大发展。钟宏联同志生命的全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50个春秋,但他却用对长江水文事业的无比忠诚与热爱、执着与果敢、智慧与奉献,在岷江两岸人民心中留下了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2月11日

周明 樊孝祥 曹启辉


  相关新闻:
长江委隆重纪念“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长江委学习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长江委召开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长江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会议召开
阔步迈向新未来
长江委2011年工作会议召开
长江委召开第二次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05057569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