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10月12日讯(记者 李真 通讯员 王威)这次汉江秋汛,长江防总科学调度丹江口水库拦洪错峰,既保证了库内不超正常蓄水位,也保证了中下游河道没有超过保证水位。同时因适时启动了杜家台洪道分流冲淤,有利于洪道建设。实现了洪水资源化的“三赢”。10月9日,面对刚刚过去的汉江秋汛,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如是说。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不久,丹江口水库就迎来了一场建库以来第三大洪水(约20年一遇)。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史光前说,丹江口水库在这场洪水到来之前的库容约为30亿立方米,7天里汉江上游降了80亿立方米的水,有50亿立方米的入库水量需要调蓄下泄,如何既保证丹江口水库不超正常蓄水位,同时又要减轻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威胁,让洪水顺利下泄,当时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
10月1日晚,当得知汉江上游发生降雨,石泉、安康水库已开闸泄洪的情况后,长江防总办公室立即决定丹江口水库开闸泄洪。从10月2日凌晨0时10分开始,丹江口水库逐渐加大泄洪流量。直到10月3日,丹江口水库泄洪流量按14000立方米/秒控制。考虑到丹江口水库适当超蓄1至1.5米,淹没损失远小于启用杜家台分蓄洪区的损失,同时考虑上游降雨明显减弱,汉江防汛形势日趋明朗,而且国家防总已作出了丹江口水库水位可适当超过157米的重要决定,为充分发挥丹江口水库拦洪调蓄作用,减轻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长江防总办公室于10月3日下午15时30分下达了《关于减小丹江口水库泄洪流量的通知》,将丹江口水库泄洪流量按13000立方米/秒控制。10月4日20时,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17100立方米/秒,库水位已达156.90 米,如果下泄流量继续维持13000立方米/秒,则丹江口水库最高水位将达157.08米,超过水库正常蓄水位0.08米。为了充分发挥河道的泄洪能力,尽量减小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淹没损失,长江防总办公室于10月4日21时再次下达了《关于加大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的通知》,要求丹江口管理局于10月4日21时30分前将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加大至13500立方米/秒控制。5个小时以后,长江防总办公室又下达通知要求丹江口管理局将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控制至12000立方米/秒。正是这加大的500立方米/秒的泄量,持续下泄了5个小时,拦峰量达60%至70%,洪峰的峰尖被削了下去。10月5日3时丹江口水库出现最高水位156.95米,低于正常蓄水位0.05米,实现了不超过正常蓄水位的既定目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根据湖北省的要求,长江防总经过慎密思考和布置,10月6日,同意湖北省适时启动杜家台洪道分流,以降低仙桃、汉川的水位,有利于今后洪道建设。
10月8日,伴随着国庆黄金周的一场汉江秋汛终于安然汇入长江。在这场秋汛中,长江水文局即时准确的预报水雨情,为丹江口水库拦洪错峰发挥了耳目参谋作用。
国家防总汉江防汛工作组组长张旭说,这次汉江秋汛调度非常圆满、非常成功。
新闻链接
2005年汉江秋汛与2003年有何不同?
根据长江防总专家介绍,2003年9月汉江秋汛造成丹江口水库最大入库流量曾达28500立方米/秒。2005年10月3日20时最大入库流量达30700立方米/秒,最大出库流量为14000立方米/秒(10月3日14时),形成了建库以来第3位大洪水。与2003年相比,本次洪水峰值比2003年高,洪量70.5亿立方米,与2003年第1次次洪洪量71.6亿立方米基本相当,但高于2003年第2次的次洪洪量59.04亿立方米。
2005年10月洪水,汉江中下游各站洪峰水位均超警戒水位,但低于保证水位。与2003年9月洪水比较,各站流量均大于2003年,但皇庄、沙洋站洪峰水位低于2003年洪水。杜家台分流(约1500立方米/秒)约降低仙桃、汉川站洪峰水位0.6米左右。
汉江秋汛有哪些特点?
秋汛是汉江水情的主要特点。汉江的主汛期在秋季而不是夏季,且恰恰是在全国各大江河已基本退出主汛期的时候,通常在8月底到10月中旬。汉江上游位于秦巴山区,受“巴山夜雨”的影响,农历中秋前后,汉江上游降雨通常较为集中,极易形成秋汛。今年汉江秋汛相对于历史上的汉江秋汛,时间偏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