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虹 杨轶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为稳定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基础。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的提案就聚焦现代化灌区建设。
“灌区建设对于提升粮食产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非常重要。当前灌区发展仍存在投入不足、部分灌区设施老化、更新改造不足、建设标准不高以及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与全方位夯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有较大差距。”仲志余说,建议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改造升级已建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灌区建管模式和投融资方式。
2022年长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发生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水利部门优化水库群调度,充分发挥灌排工程体系作用,全力保障秋粮作物灌溉用水,奠定了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再次彰显了灌区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围绕推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按照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灌区建设改造力度。”仲志余说,“大中型灌区渠系是水网的‘最后一公里’,建议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支持国家和省级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支持新建大中型灌区,推动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现已建成7300余处大中型灌区。2022年全国新建改造大中型灌区529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2023年,全国水利系统将加大现代化灌区建设改造的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力争年底前完成中央投资95%以上。仲志余建议,中央财政持续支持大中型灌区改造升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开展田间水利设施建设,建成从水源到田间完整的灌排工程体系。同时,支持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实现灌区数字化、监控自动化和调度智能化。
此外,仲志余还建议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抓手,创新灌区建管模式和投融资方式,“两手发力”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促进灌区建立良性运行发展机制。“发展改革、水利部门应协同发力,推动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工程水价核定,促进水价调整。各地可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仲志余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3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