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 betway苹果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贵州水利:“减加乘”巧促“放管服”
 
分享到:
2018-02-28

   □记者 邹永强

  “这坡稻田再也不靠望天水啦!”正安县水务局副局长包礼辉指着刚完工的芙蓉江镇马河村大面坡引水渠道,“这些小农水项目是打包竞争立项的,县里就可以批复建设,再也不用往省里来回跑,省钱又省力。”

  审批权力的下放,使正安县每年近2000万的小农水项目当年立项,当年完成。这是贵州水利厅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个案例。

  “过去每年审查的水土保持项目大大小小上千个,根本没有太多精神抓其它业务。”水保处负责项目审批的王晓宇十分感慨。

  2013年底,贵州将水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列入八大改革之首,通过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打造权力瘦身的“紧身衣”,又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不但有效破解了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难题,还通过改革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激发了贵州水利发展的活力,助推了贵州水利连续3年完成水利投资超过3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减法,行政权力实现“大瘦身” 

  2014年前,贵州水利厅有行政权力共219项,不论是行政审批还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权力事项,都十分繁琐复杂。

  为解决这一包袱,贵州省水利厅大做“简”文章。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着力简化审批、优化流程、强化服务,冗繁的行政审批事务从此开始大“瘦身”。截止2017年底,贵州省级水行政管理权力从219项减少到25项,减幅达89%。其中行政许可事项从43项减少到5项,减幅达88%,减幅居省级水利部门和省直机关部门之首。

  为严格执行清理、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规定,贵州省水利厅对省级自行设定的行政许可全部取消,对国家要求下放的一律下放,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实施更方便有效的一律下放。特别是结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将原来的180余项行政处罚事项全部下放到市、县,省级仅保留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省级处罚和跨市(州)等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的处罚事项。同时对由省水利厅实施的8项行政服务事项全部取消,对将除中央补助专项资金及省管河流、跨市(州)河流外小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审批和小型水库、污水处理厂等10大类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进行下放。

  既要“简”还要“瘦”。贵州省水利厅制定了《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实施方案(试行)》,对同一类的多项行政权力进行有机整合。将权限内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与取水许可整合为“取水许可审批”。将权限内建设水工程规划审查、权限内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及采砂等有关活动审批、国家管理外的其他一般水文(测)站的设立、迁移以及建设影响水文监测环境工程审批、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核准等统一项归并为“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真正实现了行政权力“大瘦身”。

  为确保“简”“瘦”之后的行政责权规范有序,贵州省水利厅又加强省、市、县三级权责清单的清理规范,做到事项、名称、编码、条件、标准统一。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行政审批运行流程图》,进一步规范了审批流程,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都减少了50%以上,有的甚至减少了70%以上;配套制定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规定(试行)》《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指南》,对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名称、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法定时限、承诺时限、办事流程、办理结果以及交通线路、咨询电话、投诉方式等内容进行明确,同时在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和水利厅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方便群众办事。

  2017年,贵州省水利厅政务中心窗口就办结行政审批事项439件。在贵州省政务中心开展的月度考评中,水利厅政务中心窗口有9个月获得“红旗窗口”称号,工作人员多人次获得“服务之星”称号。

  加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方位无死角 

  为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贵州省水利厅一方面加大承接能力建设,每年组织市、县具体负责行政审批的工作人进行培训。2017年还专门编制《贵州省水利法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拟用3年时间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班20班次以上,全部轮训全省1000人次以上。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加大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所有业务处室的检查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随着执法重心的下移,贵州省水利厅及时撤消了省水政监察总队,将职责和队伍归并整合,将水行政执法的主战场下放到市、县两级,更加方便开展水事违法案件查处。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我们以前面临的尴尬。现在好了,有群众举报,我们基层一线的水政监察员第一时间可去查处,重大的案件就向市和省报告。”毕节市水务局水政监察员汪华有切身体会。

  2017年,贵州就结合“河长制”的实施,组成10个省级联合检查组对全省120条重点河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8万人次、巡查河道长度2.3万公里、巡查河湖水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2017年省级共征收水资源费3.64亿元,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突破1亿元大关,创历年新高。

  乘法,“保姆式”服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行政权力的下放,既减少了行政机关的事务,又增强了服务力量,贵州水利系统干部潜心思考如何搞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完全从以前“以权管事”变成了服务发展,通过整合和调动各方面的服务意识,让优质服务的正能量几何倍数的放大,乘法式集聚,使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普遍体会到创业创新更加便利、成本更低。这些红利的释放,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17年11月15日,贵州省水利厅驻政务中心窗口收到遵义市正安县交通运输局关于G212习酒厂至茅台公路改扩建工程洪水影响评价类行政审批申请材料,经过公示、评审等环节,正安县交通运输局仅7天就拿到批准文件,前来办事的同志都感到十分惊喜。

  原来,贵州省水利厅所有涉水行政审批事项均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还充分运贵州“大数据”战略优势,通过“互联网+”提升效能。真正实现“一门受理、信息共享、并联审批、限时完成”,从根本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把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送到基层甚至企业、群众“家门口”。

  在审批时间的大幅缩短的同时,为了减轻申请人的负担,贵州省水利厅还对中介服务进行了多次清理和规范,编制了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向社会公布。2016年起,又协调资金3000余万元,将原来要求申请人支付中介服务费事项全部由省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完成,让行政审批申请人得到了巨大的实惠。

  由于管理因素减少,服务因素增加,干部的理念也得跟随转变。贵州省水利厅紧紧抓住法治政府建设契机,从源头上加强水利法规体系建设,连续5年每年一部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出台。同时更加注重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各项制度,扎实开展承接能力建设,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和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强化法治教育培训。使干部牢固树立了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更提升了服务质量,做到“保姆式”服务。

  “放管服”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贵州水利厅从简政放权着手,加强监管、强化立法,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实现了行政审批更简便、监管更全面、服务更优质。贵州省水利厅也连续3年获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一等次。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为企业和群众打开便利之门的同时,也为助推贵州水利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活力。

  来源:人民网  2018年2月28日

邹永强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水利部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 betway苹果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