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早动手提前防范——北京昌平区防御“7·20”强降雨纪实

2017-07-25

  □本报记者 陈潇剑 

  乌云压城。 

  从北京城区往北驱车约40公里,即到昌平区,一下车,记者的眼镜上瞬间结了一层厚厚的水雾,浓重的湿气扑面而来。 

  大雨将至。 

  又到了7月20日,从2012年7月21日开始,每年这个日子的前后,总会有大雨撩拨着北京城的心弦,今年亦如此。 

  “气象部门预报,7月20—21日,北京将有一次明显的降雨过程。”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在汛前准备会上说道。“截至7月20日8时,今年全区累计平均降水量341.0毫米,比去年同期219.6毫米多了55%;其中,6月1日入汛以来累计降雨296.0毫米,比去年同期166.1毫米多了78%。”昌平区区长张燕友在“7·20”强降雨应对部署会上强调。降水明显偏多的背景下大雨来袭,一场大考摆在了昌平面前。 

  提前进场 彻夜值守 

  7月20日19时,记者来到昌平区防办,在周围的一片漆黑中,防办的灯尤为显眼,几个大屏幕上分别显示着最新雷达图、雨情遥测实时数据、水库水位数据以及值班人员的信息。 

  “从入汛开始,我们就一直坚持24小时值守,严密监控天气状况。”昌平区防办主任刘中臣说,“自从气象台发布7月20日降雨过程的预报之后,我们更是加强了值班人员力量,严密监测上游地区降水量和来水情况。”采访间歇,记者来到值班室了解降水情况,值班人员额头上的汗清晰可见,而此时值班室的空调温度正指向20摄氏度。 

  “今天晚上应对强降雨的除了我们这些值班的,还有全区21个镇街的包村工作队、山区包村干部,他们都已经按照部署,提前进村了。”刘中臣说。在此次应对强降雨过程中,“提前进场”是昌平区的一大重点。按照部署,各镇(街道)包村干部都要提前进村,加强巡查,确保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 

  21时许,大屏幕显示,昌平区西部的禾子涧村、长峪城等地出现了一定降水量,防办人员第一时间向包村干部了解了降水情况和防御措施。 

  如果说24小时值守从时间上确保了防汛安全,那提前进场就从空间上解决了郊区县居民分布较散、安全存在隐患的问题。这一夜,防办的灯为民众点亮了一条条回家的路。 

  排查隐患 消除民忧 

  “要下大雨了,准备买艘船,方便明早上班。”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写道。近年来,城市内涝成为社会民生的重点关切,一些易积水点更是成为民众生活出行的“拦路虎”。可是在昌平,记者这个朋友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在气象台预报降雨过程中,昌平区重点针对今年‘6·22’暴雨中暴露出的隐患和前几年强降水中的易涝点进行了排查,落实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刘中臣介绍道。 

  铺开地图,刘中臣向记者介绍了几个易涝点的准备情况。 

  “这里是京通铁路在崔村镇的铁路涵洞,今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明确了应急抢险排水队伍和设备,确保铁路安全运行。” 

  “这里是朱辛庄地铁站,这里是天通苑北站,都是居住人口十分密集的区域,每天从这两个站上车去市区上班的人特别多,而且明天又是一个工作日,为此,我们安排专人进行了重点监测,设备人员也是提前到位,随时准备进行排水工作。” 

  “这里是沙河镇西二村青年公寓……”“这里是创新基地……” 

  据了解,在强降水来临之前,昌平区就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再检查和排查,重点对52个村2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3座立交桥、183处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的险点险段进行重点检查,明确盯守看护责任人和应急防范措施。 

  重点区域 重点防范 

  作为一个从西汉便已设县,被称为“密尔王室”的区域,昌平自然文化历史悠久。境内层峦叠嶂,还有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重点景区。同时,昌平还有北京市两大大学园区之一的沙河高教园。“山区、景区、学区”成为昌平应对强降雨中的重中之重。 

  “在山区,坚决落实人员避险转移措施,重点加强对山区道路、山区沟道的巡查看护,对危险路段有人封路,有人看守,禁止人员进入。”刘中臣说,“还有一些像居庸关长城等在山区里的景点,我们都提前做了通知,安排人员转移,关闭了景区。” 

  “沙河高教园是昌平防汛的重点区域,中央财经大学等学校都在其中设立了分校区。”刘中臣介绍,“虽然现在已经进入暑期,学生们大多放假回家了,但是我们也没有放松警惕。由于沙河高教园的建设进度问题,一部分排水设施还有待完善,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临时排水方案:一方面加强周边排水管道的清淤工作,通过加强周边排水能力来减轻沙河高教园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也采用一些机动设备,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出现积水,人工进行排水,确保内涝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采访临近尾声时,记者聊起了幼时来明十三陵游玩时的场景,想起陵寝都位于地下,不免有些担心。“明十三陵作为一个皇家陵寝,排水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因此,在明十三陵的防汛工作中,我们坚持了古今结合的策略。”刘中臣说,“一方面,充分发挥古代排水设施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密切与十三陵景区的沟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保护这些历史古迹。” 

  7月21日清晨,窗外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昌平区防办的灯依然亮着,昨夜职守至天亮的几位防办人员还坚守在岗位上,略显疲惫的脸上透露着坚定,一种保民众生命安全的坚定。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7月25日

陈潇剑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护佑江河安澜的智慧与力量
打赢秋汛“阻击战”
福建组建首支社会化防汛救援队伍
海南省防总突出做好万宁市强降雨防御工作
国家防总会商分析当前秋汛形势 安排部署今年汛末各项工作
【十九大时光】国家防总长江防总科学调度水库群实现多赢
九月以来黄河中游降雨明显偏多 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科学调度小浪底等水库 防汛蓄水实现双赢
天津防汛部门多措并举应对今年最大降雨过程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最美家乡河.jpg
大图.jpg
把握经济“脉搏” 谋探发展“良方”——山东德州河务局经济工作发展纪实.jpg
网站首页大图.jpg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