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郊雨洪调蓄工程的阜石路砂石坑,调蓄西部洪水,减轻城区防洪压力。(本报记者 张佳鑫/摄)
□本报记者 张佳鑫
7月6日,北京的天空遍布着乌云。11点50分,在北京西五环晋元桥附近,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汩汩水流顺着台阶冲进阜石路砂石坑,附近没有积水区域产生。
眼前的这个“大水坑”绿草如茵,近看犹如一个层层绿化的大盆地,被同心圆似的道路分割成四个层层递进的区域。这里就是北京市区防洪排水体系“西蓄、东排、南北分洪”里“西蓄”中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
北京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在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建成之前,西边部分地区的洪水汇入中心城区的护城河,加大了城区防洪排水压力。
这原来是一个开采砂石留下的大坑,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因地制宜,将原来的死坑盘活了。工程通过调度,使上游27平方公里的雨洪可以不进入永引渠和下游,而是滞蓄到西郊砂石坑,以缓解城区河道的防洪压力。
“蓄洪工程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自2016年汛前主体工程试运行以来,经历了‘7·20’等特大暴雨的考验。”工程管理处副主任胡玉海说。这意味着,只要不遇到百年一遇以上的强降雨,北京西部八大处沟、北八排沟、琅黄沟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等地的排水,在不用其他工程配合的情况下,能被砂石坑蓄积起来。工程今年4月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后,北京市的防汛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有容乃大。阜石路砂石坑最大蓄水量为680万立方米,大约相当于三个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量。“去年‘7·20’特大暴雨降水过程期间,砂石坑蓄水量为280万立方米,还没使出一半的力气。”工程管理处工程科副科长曹温博说。据初步估算,2016年汛期试运行以来,工程总蓄水量已经超过1200万立方米。
硬件具备,软件也要到位。这次强降雨过程预警期间,工程管理处全部职工在岗在位,杏石口枢纽与阜石路砂石坑分别增派人员加强值守,抢险队伍备勤。
在杏石口枢纽,两位工作人员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前进行操作,显示器上实时显示着工程各个关键点的视频监控,水位情况一目了然。“这里每天24小时有工作人员值班,保障枢纽的正常运行,能及时发现突发情况。”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高景钟说。
设备在关键时刻保持稳定运行需要平时精心的养护和全面的检查。工程管理处重点对杏石口枢纽、阜石路砂石坑高边坡、阜石路暗涵穿越的地面情况、排水口等进行检查,并对电力、通信设备、自动化工控系统、网络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测试,保障随时形成战斗力。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一石二鸟”,不但具备强大的防汛功能,这块“大海绵”还能起到回补地下水和生态涵养等功能,给北京这座缺水城市解渴。“砂石坑采用了减渗技术,设计的每日最大回补量为8万立方米。目前虽然水位较低,但每天也能回补大概3万立方米。”曹温博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