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虹 骆远柱
7月1日晚,夜已黑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防办内,依然灯火通明,几个20多岁的小伙子正忙着一通接一通地接打电话;在监控大屏幕上,全县41座水库和主要河道的水情不断刷新,值班人员的身影不停地晃动着。
22时,吴开鹏在电话里对县农贸市场陈主任说:“预计未来1~3小时内,西河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请一定注意防范!”
22时06分,坐在他身旁的罗盼也正忙着电话联络狮子口、落岭、九塔、三五水库的值班人员:“现在排洪量是多少?值班的同志是哪位?”他一手拿着话筒详细询问着,一手在永福县汛期值班电话记录本上记下四座水库实时水位,精确到厘米。
7月1日20时起,暴雨袭击了永福县——这座西江、东江、矛江三江汇流的小城。“像是天漏了一样,24小时降雨量达到了295.6毫米,罗锦镇24小时降雨量更是高达606.1毫米,刷新了广西195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永福县水利局局长王健斌说。他的眼里布满红血丝,已经连续3天没睡过整觉了。
自从几天前气象水文预报后,整个县水利局,尤其是县防办的工作人员,就进入了不眠不休状态,许多准备工作早已着手开展,直到这一夜,水涨洪来。
当晚,防办的同事以及从水利局其他部门临时加派的干部职工,正依照《永福县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电话通知县领导班子、9个乡镇政府、5个大雨村的党支部、41座水库的值班人员以及一切沿河社区、单位负责人。从晚上22时到第二天早上7时43分,近百个通话记录在册,同时录音。
“我们的行动都是依据汛期预警信息发布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当自动雨量站测报的降水量陆续达到50毫米、100毫米、150毫米,直至最后突破200毫米时,我们依规向相应负责人发短信、打电话,发出预警。”28岁的防办主任韦天宇说。
翻开永福县汛期预警信息发布操作规程详表,上面写明了根据不同的水情雨情预警指标,应通过何种预警方式,通知到县乡村相应级别有关单位的具体负责人以及水库负责人,备注中详细写明了电话(或短信)预警的频次。
永福县的这一操作规程从2014年便开始应用并在后期不断深化、细化,是有利于夯实防汛责任的创新机制,作为优秀典型在桂林市防汛系统内全面推广。
这一夜,在防办会商室内,县防办成员单位的十几位负责人共同分析研判,各司其职,各领其责,互通有无,通力合作。
这一夜,在桂林市防指的协助下,从自治区防指物资储备中心紧急调运的冲锋舟已在风雨之中、洪流之上,转移承载着被洪水围困的人们。
一夜过后,7月2日上午,永福县先后启动洪涝灾害Ⅲ级、Ⅱ级应急响应,县领导分赴一线靠前指挥。
灾情上传后,国家防总、自治区、市领导高度重视,桂林市委副书记白松涛深入永福一线,并及时派出技术专家紧急开展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通过3天的紧急抗洪救灾,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各单位的积极协作下,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县群众平安,2.5万份救灾食品发放到位,3851人成功紧急转移。
这场罕见的暴雨洪流,以及这群守护一方安澜的人们,永福县人民不会忘记。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