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杨粲 通讯员 刘娜
5341条5公里以上河流、14121座水库,在21.18万平方公里的三湘大地上纵横交错、星罗棋布。
长江、湘资沅澧四水等外河洪水带来的威胁,本地降雨导致的湖区渍涝灾害、山丘区山洪,还有长时间高温少雨造成的干旱,边涝边旱、先涝后旱、旱涝急转几乎每年都在这里轮番重演。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水患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忧患。今年年初以来,湖南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决心和力度,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努力将工作做在灾害发生前,牢牢把握防汛抗旱主动权。
动员部署赢取主动
责任落实全面覆盖
“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预案编制、培训演练、责任追究做到全覆盖、常态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今年春节前作出批示。新年伊始,紧张而忙碌的备汛工作已经在全省悄然展开。1月3日,湖南省防指发出今年1号文件,要求各地全面、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准备。3月28日召开的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全省提出了“五个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总目标。
提高认识,凝聚合力,动员部署是关键。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召开会议,及时将上级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筑牢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并分级明确了工作目标、要求与措施。目前,湖南省14个市州、所有县市区均召开了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2月26日,14个市州向省政府递交了2017年度防汛抗旱责任状,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全省按照责任制要求,抓紧调整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工程、各隐患点的防汛责任人。其中,省级明确14位省领导、3位省军区领导联系14个市州防汛抗旱工作,所有涉水工程、险工险段、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明确了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
村级责任是防汛抗旱责任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
当前,湖南省正在开展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由于工作进度不一,村级防汛责任人难以及时全面调整到位。省委、省政府严令“新”人未到位,“旧”人责任绝不能下肩,并要求实行乡镇干部分片包村驻点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坚决做到村级责任无缝交接。
邵阳市绥宁县武阳镇万福桥村,坐落在群山之中,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黄立新,年过半百,既是这个村连任两届的老村长,也是村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责任人。这次换届选举能否再次当选,黄立新并不清楚,但他很清楚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要这个点由我负责,我就有义务站好最后一班岗。”他语气坚定地说。
预案修订详尽规范
隐患排查整改到位
湖南省是一个山洪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危险区面积达7.13万平方公里,涉及110个县市区596万人口。自2002年开始,湖南省逐步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理论和体系,今年2月,省防指编制印发了《湖南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规程》。
“从防御准备、实时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及处理、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关键环节,对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组山洪灾害防御具体工作进行了详尽明确规范。”省防办应急处处长汤喜春介绍。
今年年初以来,针对水情工情的新变化,全省各级组织力量,及时修订完善各类调度方案、防汛预案、抢险预案、转移预案5万多个,覆盖了所有水库(电站)、电排、在建涉水工程、堤垸、蓄滞洪区、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城镇低洼易涝地段。
在山洪地质灾害预案编制方面,湖南一些地方打破常规,化繁为简,将一本预案和一张明白卡简化为一张纸,被群众广泛接受,津津乐道。
不仅预案要详细全面,隐患排查和整治也丝毫不能疏忽。据统计,汛前,省市县三级防指共出动902批次检查组,排查度汛安全隐患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也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度汛措施,并逐一落实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
下塞湖矮围,位于洞庭湖腹地沅江、湘阴、汨罗交界处,受圈湖捕捞、水产养殖等利益驱使,堤身逐渐发展至1.8万余米,先后在围堤的东、西、北三面修筑了3个水闸。前期虽推毁了东闸,但仍然阻碍行洪。5月7日下午,随着一声巨响,屹立在南洞庭湖的下塞湖北闸被功能性摧毁,近3万亩湖洲重归洞庭湖。
培训演练提高技能
设施检修保证监测
训为用,练为战。开展培训与演练是提高防汛人业务能力、增强群众躲灾避险技能最直接、最快速的措施。
3月以来,一轮接一轮培训、一场接一场演练在全省遍地“开花”。目前,全省完成县级以上培训与演练163场次,参训人数2万余人次,所有山洪灾害危险区开展了乡、村两级防御演练,参演群众近53万人,基本实现了新任防汛领导培训、山洪危险区防御演练全覆盖。
雨水监测设备与防汛通信网络犹如“耳目”与“神经”,洞察秋毫,敏于细微。3月,一拨又一拨基层防汛人登高处、下河道,对散布于田园、屋顶、水库、山坡、河道的大量雨情水情监测站点逐个进行检查维护。
据统计,全省气象、水文、防汛等部门共建成各类雨情水情监测站点2.43万个,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平台2 142套,配置预警广播站1.79万个。这些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各地实时雨量、河道水位等数据,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自2015年起,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湖南防汛抗旱云平台”开始建设,今年初步建成,汛前已在省市县三级防办投入使用。“云平台不仅将全省110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统一整合至省级中心,还将各种办公软件系统整合,实现了数据共享和省市县防办同一工作平台办公。”省防办主任罗毅君说。
眼下已是5月中旬,湖南从3月20日就已进入汛期,比往年提前10天,气象、水文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汛情复杂严峻。入汛以来,湖南已先后应对了6次明显的降雨过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