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引水渠道
在泾惠渠渠首了解泾惠渠的历次改扩建情况

在李仪祉纪念馆内部建设现场了解布展方案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张智吾)11月6日,水利部副部长李国英深入陕西泾惠渠灌区调研。
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其前身郑国渠与都江堰、灵渠一起并称为我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57年的历史。郑国渠始于秦、兴于汉、盛于唐,因为河道冲刷下切,取水口经历代不断上移,直到1932年,由李仪祉先生主持兴建了泾惠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改建扩建和挖潜配套后,泾惠渠灌区成为一个灌排结合、渠井双灌、旱涝保收的新兴现代化灌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李国英详细听取了泾惠渠管理局负责人关于泾惠渠灌区引泾历史和灌区基本情况的介绍,沿线察看了引泾灌溉部分古取水口和当代渠首枢纽。李国英指出,泾河古郑国渠以来的历代取水口一线堪称中国引水灌溉的露天博物馆,自秦以后历代取水口的上移和灌区系统调整,每一次都是水利科技的一种甄断。他建议,应从郑国渠渠首位置选择、高含沙河流引水渠道选线设计、渠道穿越沿途沟壑河道和古郑国渠灌区排水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挖掘郑国渠的科技内涵,将郑国渠在中国水利史上的重要作用客观、公正、科学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随后,李国英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李仪祉纪念馆。李仪祉先生是我国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水利建设的先驱。他首倡了以现代水利科学方法统筹综合治理黄河的主张,成为黄河治理方略由数千年来只注重下游向上中下游并重转变的里程碑。他还主持兴建了泾惠渠,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工程高等学府——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和多所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水利建设人才。为弘扬仪祉精神,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仪祉墓园基础上修建李仪祉纪念馆。工程已于2011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此前,11月5日下午,李国英到石头河水库调研,听取水库管理局基本情况和“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介绍。他指出,石头河水库在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谓关中城市供水的生命线和生态系统的保障线。李国英强调,要从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水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抓紧实施石头河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引红济石”调水对提高关中城市供水保障和维护渭河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力争工程早日建成通水。
李国英还对加强渭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资源配置与统一调度提出建议,他指出,要抓紧研究渭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水量调度问题,从立法到机构都要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切实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兼顾、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努力提高渭河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部人事司、陕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同志一同调研。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