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瑜彬
曾经的“病山塘”变成“靓风景”,千里海塘成了群众的生命线、幸福线……之江大地上这些喜人的变化,得益于水利民生实事工作的开展。
更新改造灌溉设施、整治病险山塘和病险水库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被列入浙江省政府今年的民生实事。浙江省水利厅民生实事专班组织各级水利系统干部、专家蹲点服务,确保工程早启动、早建成、早受益。截至目前,浙江今年已累计整治病险山塘和水库820座,更新改造灌溉设施1881座,受益灌溉面积达65.6万亩。
加固改造 灌溉更有保障
在古树环抱的武义县泉溪镇白革村,大坟坑水库犹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静谧的乡村中。2022年10月,大坟坑水库加固改造工程开工,通过开展大坝防渗处理、溢洪道加固改造、新建放水涵管和启闭机房等,工程于6月灌溉高峰期前全面完工,有效解决了水库坝脚渗漏问题,水库恢复正常蓄水且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下游农业灌溉用水。
“灌溉量足了,我家的毛芋产量就上来了,从去年的亩产2000多斤涨到了近5000斤,收入也增长了25%!”白革村毛芋种植大户朱锦耀笑着说。2022年,当地遭遇极端干旱天气,大坟坑水库蓄水量不足,灌溉缺水导致毛芋产量骤减。加固改造后的大坟坑水库,给农户带去了满满的安全感。
“通过清淤,水库蓄水量增加了1万立方米。今年我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00多亩,毛芋种植面积更是扩大到400多亩。”白革村党支部书记朱世荣介绍。
数字加持 管理更加智能
在绍兴市越城区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千亩稻田沿东鉴湖边铺开,民乐原乡1号泵站坐落在田间,为农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灌溉用水。
今年3月,总投资约23.65万元的民乐原乡1号泵站提升改造工程开工,主要内容包括美化提升泵房外墙、提升改造内部环境、安装泵站远程智能操作系统等。5月工程完工后,泵站一改往日形象,新增的灌片精准灌溉系统,实现了农业用水定量灌溉、尾水回收循环利用、远程可视化用水监管等功能。
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科长章雪江说:“灌溉系统按管道流量与各田块面积设定了各区域出水阀的启闭时间,按田块顺序逐个依次定量灌溉,减少漫灌的用水浪费,实现精准灌溉。”据测算,每季水稻每亩减少取水量约200立方米,较正常取水量减少约25%,整个灌片双季水稻种植节约水量共计7.2万立方米。
得益于泵站的提升改造,当地用水户金宏民享受到了智慧水利带来的效益。“智慧灌溉让‘一人管理千亩农田,科技打造现代农场’成为现实。在泵站的180亩灌溉片区内,按一年种植两季计算,我们可节约人工成本9000元。”金宏民说。
点亮乡村 发展更添活力
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如今是周边城市居民度假的好去处。来到坡塘村,沿塑胶步道一路向上,远处的塔山山塘碧绿幽静,是游客们到坡塘村的打卡地。
“谁能想到,当年杂草密布、道路不通的‘病山塘’竟然变成了‘靓景区’!”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感慨。2022年10月,塔山山塘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在提升山塘防洪能力和增强灌溉用水保障的同时,还建设了上山游步道、路灯和凉亭等。
今年前7个月,坡塘村就吸引游客5.8万人次。“新整治的山塘为我们拉开了旅游发展框架。”罗国海自豪地说。接下来,坡塘村其他的山塘整治将参照塔山山塘整治模式,综合改造、串点成线,同时还将在深挖山塘文化上下力气,努力讲好山塘故事。
与之相似的,还有新昌县杨家山村。整治后的杨家山村白岩下山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近300亩,助力杨家山村建成花卉种植和有机蔬菜基地两个“共富工坊”。“农创客”王勇龙介绍,他的花田面积从山塘整治前的10亩扩大到了现在的50亩。“有了这个山塘保障,我们可以大胆去拓展其他业务。除了游客自主采摘外,我们还进行了延伸产品开发,比如生产玫瑰纯露、玫瑰花酒、玫瑰醋等产品。今年预计达到50万的销售额,产业因水而兴。”王勇龙说。
花卉种植和有机蔬菜基地两个“共富工坊”还带动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每年可增加村民收入20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3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