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网红稻田”的秘密
——浙江桐庐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助力富民增收
 
分享到:
2020-10-23

  □记者 梅林蓉 通讯员 葛依晨

  秋风吹稻浪,大片的金黄色稻田一望无际,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恰逢周末,来自浙江省桐庐县城的戴彬专程带着女友来到分水镇的“网红稻田”拍照打卡:“今年我们已经是第二次来了,4月份的时候来看过一次油菜花。现在秋收季节,就趁着机会再来采采风。”

  这个“网红稻田”,就是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横山畈粮油基地。基地现有种植面积1260亩,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粮仓”。加之景观独特,这里成为以粮食生产为主、休闲观光为辅的产游基地,年接待游客量达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

  从传统稻田到产游基地,横山畈粮油基地如何实现华丽蜕变?基地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王樟强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灌区管护工作到位了,渠系面貌提升了,景色变美了,真正实现了水美、民富、享红利!”

  去年以来,桐庐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动“建立一个用水组织、颁发一本产权证书、落实一笔管护经费、制定一套规章制度、记好一册管护台账、明确一条节水杠子、采用一种计量方法、实行一把锄头放水”等“八个一”进村落地见效。

  作为该县纳入改革的169个村之一,大路村建立了村级用水管水组织,大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粮油生产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农业用水管护责任书,落实了横山畈灌区的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38名党员探索“党建引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方法,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过程,以放水管水职能到位、渠系面貌改善等为重点,提升灌区水环境,改善工程面貌。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使横山畈粮油基地农田水利管护能力提升,同时促进了农业灌溉节水减排,也进一步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距离大路村40多公里的莪山畲族乡,也享受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带来的福利。

  清晨,莪山畲族乡沈冠村的党总支书记黄金源正在指导放水员通过信息化自动化装置,进行放水管护和投喂鱼食等操作。黄金源说:“这个稻渔共作基地是与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的开发项目。以前由于缺乏精准的计量设施,什么时候放水、放多少水都是凭借经验,容易造成浪费。”

  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桐庐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数字化平台,将灌溉用水定额、灌溉用水记录、维修养护记录等纳入平台统一管理。通过云端数据管理,当用水量达到用水定额的80%、100%、120%时,分别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为灌溉用水管理和农田水利设施运维提供决策依据。

  沈冠村更是走出了一条智慧管水的新路子。当地通过安装信息化自动化放水装置,将传统农法与现代科学节水技术结合起来,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今年,村集体种植水稻800余亩,其中“稻渔共作”共生田100余亩,推广了“渔米香”特色农业品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莪山畲族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带来的生态红利,成为该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提高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的重要突破口。桐庐县林业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原来灌溉运管无序化、随机性的末级渠系管护模式,助力村集体增收,每亩稻田平均年收益从原来的不到5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万多元,真正将黄土地变成了‘致富田’‘科技田’!”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10月23日

梅林蓉 葛依晨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直面风雨 化险为夷
光盘行动 没你不行
衢州建设浙西首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浙江德清:水利工程助乡村振兴迎蝶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水电的“绿色”嬗变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