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边境 通讯员 张世险
七月,夏风轻拂,新栽的柳树微微摇荡,成排的蔬菜大棚已经换茬播种,秋菜苗破土冒芽。原来的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宽阔平坦,两侧排水沟正在紧张施工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看到此番场景,吉林省水利厅帮扶工作队深感欣慰!一年半前,当他们接受定点扶贫任务来到大安市新平安镇长征村与长富村时,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种场景。寒冬,坑洼不平的土路断断续续勉强伸入村中,低矮的泥土房仿佛在风中瑟瑟发抖……贫穷带来的落后景象让人心酸。
变化源自吉林省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水利帮扶,该省以开发式、造血式扶贫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模式,奋力书写水利扶贫的吉林篇章。
深入调研 量体裁衣选项目
2016年2月,吉林省水利厅组织厅机关各处室和厅直属42个单位111人到新平安镇长富村和长征村进行入户对接,实现包保到户、责任到人,拉开了水利帮扶工作的序幕。
在定点帮扶工作中,吉林省水利厅坚持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采取实地调查方式进行了详细调研,多次组织水利专家到全省15个贫困县和厅包保扶贫村长富村、长征村实地踏查。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的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与村镇共同研究论证水利扶贫开发项目。在项目扶贫工作中,吉林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启动产业扶贫、保障巩固和美化提升等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项目落到实处。
此外,吉林省还研究制定了《吉林省脱贫攻坚水利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地方小水电、渔业发展、重大水利项目等7大类水利工程建设,为实现全省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两确保”的总体目标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抓落实
在长征村与长富村,村民们有一句口头禅:“有事儿找第一书记啊!”这个第一书记,就是省水利厅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正是有了这一个个书记、小组,吉林省的水利扶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吉林省水利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确定2名处级干部为驻村第一书记,选调3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扶贫工作。同时,建立了扶贫对口联系机制和扶贫联络员体系,制定了水利扶贫月调度制度,形成了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领导机制建立后,吉林水利人秉承务实的工作作风,迅速展开落实工作。
厅主要领导先后5次带领扶贫工作队到包保村进行调研;主管副厅长先后7次带领相关部门人员到长富村和长征村就扶贫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再部署;厅扶贫办坚持每月调度督查水利扶贫工作进展,梳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通过水利帮扶,大安灌区长征片区1.26万亩未利用地改水田的工程已成功实施;利用风蚀片治理项目建成的6000平方米养殖小区已经交由村集体托管;水电学校利用政策招录了新平安镇6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免费入校学习;2个包保村新增3眼自来水井,维修改造8处自来水管网,自来水已经流进村民厨房;长富村姜家屯、大榆树屯30米跨度的农道桥彻底解决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绕路问题……
长富村的张连云经常站在村口望着自家的方向,兴奋又不敢相信:这还是自己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吗?
落到实处 细节微处暖人心
如果说,吉林水利帮扶工作是一首乐曲,那扶贫中的一个个细节就是这首乐曲的动听音符。
从2016年4月驻村以来,长富村和长征村驻村第一书记分别累计驻村306天和288天,定期深入包保村了解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扶贫工作队对262户贫困户462人分别建档立卡,进行了精准识别,累计入户460余次,电话联系1580多人次。每家每户什么情况什么困难,驻村书记都记在心上,当村民需要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77岁的独居老人邱凤芝,使用手压式压水井非常吃力,驻村第一书记在了解情况后的第二天就买来自吸泵并入户安装通水。老人握着他的手,久久说不出话,一直点头。
王金荣家里仓房失火,生活用品大部分烧毁,驻村书记听说后立即到家里慰问,并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包保单位宣传中心。宣传中心马上行动,号召职工自愿捐款,到超市购买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当天14时,慰问组到达王金荣家里,及时送上了捐款和生活必需品。
…………
厅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全年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37件。每一件说起来是小事,做起来却是事关百姓疾苦的暖人心的大事。无论在扶贫项目落实上,还是在解决贫困户个人困难上,从厅领导到各包保单位到驻村书记都不畏辛苦,谋划办法,狠抓落实。
目前,2个村共脱贫103户179人,占贫困户的39.3%,占脱贫人口的38.7%,新增村集体收入128.6万元。
民心,由此聚集。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7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