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永平 特约记者
孔小敏
七月盛夏,在山西省永和县芝河源头,万亩梯田郁郁葱葱,绿油油的高粱生长在层层梯田上。“你们想象不到,多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荒坡。”永和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刘海林说。
永和县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和雨养农业县,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有耕地35.17万亩,基本分布于丘陵山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面积达30.77万亩。这些坡地“小、短、陡、弯、碎”,耕种全靠人工和畜力。从2010年起,永和县芝河源头的高山上开始了“坡改梯田”,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昔日贫瘠的山坡地变成了高产田、生态沟、风景区。
永和县先后投资1487万元,实施了白家崖、刘家庄两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完成坡改梯建设1.25万亩。在单一的坡耕地治理基础上,永和县探索出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
据统计,实施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综合治理以来,永和县改造机修梯田7.7万亩,修建生产道路146.99公里。全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0.34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率71.7%。
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控制后,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永和县林木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7%,提高到现在的46.5%;年流失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48.7%以上,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88.3万吨。同时,坡改梯改善了耕作条件,农民收入随之增加,治理后的坡耕地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1300元。
“过去基本农田种植效率低,一家种百十亩地,靠着人力和畜力,也得种一个月。改成梯田后,就是一半天的事情。”永和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徐胜才说。
永和县委县政府在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头,先后投入1.8亿元,依山就势,机修梯田6.7万亩,坝滩联治5000亩,建成淤地坝57座,营林造林10.8万亩,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有效解决了丘陵山区农机下田难、作业难等问题。
如何利用好梯田,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通过多方调研了解、请教农业种植方面的专家,我们在2012年引进了‘晋糯三号’高粱种子,开始推广种植高粱。”永和县益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药海军介绍。
“晋糯三号”高粱品种十分抗旱,长势旺盛,同时高粱还能作为南方酿酒企业的原材料。“这个高粱品种不仅抗旱,价格卖得还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每年可销售5万至6万吨高粱。”药海军高度评价这一高粱品种。
靠着好口碑,永和县的高粱种植面积已超10万亩。华北地区最大的永和梯田,如今被打造成万亩优质高粱园区。
永和梯田近年来还建设了观景平台等旅游服务设施,通过“农事体验+旅游”“农业研学+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模式,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