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守护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山西沿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2020-08-13

  □本报记者 黄一为 陈萌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

  仲夏时节,在山西省永和县乾坤湾,黄河如一条巨龙蜿蜒在青翠山岭之间,别样壮观。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被专家称为“不能绿化、不敢绿化”的禁区。

  壮美开阔,不止于此。来到永和县芝河源头水保生态农业园区,沟壑大开大合,林粮间作的“多彩梯田”依山势起伏,错落有致。

  5月上旬,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强调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山西沿黄地区尤其是吕梁山区缺林少绿,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曾是全省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如今正朝着“黄河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生态屏障建设的样板区”阔步前行。

  这片曾经的“生态洼地”如何破解发展掣肘,转型成为今天的“发展新秀”?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位于晋西北晋陕峡谷地带的忻州市偏关县,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山光、水跑、田瘦、人穷”是偏关县曾经的写照。

  结合当地自然特点,偏关县以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为单元,大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作“统帅”,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对每条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的土壤属性及生产适宜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全县划分为十大水保区,开展一系列综合治理。

  如今,在尚峪沟,高低不平的山坡地变成了一层层崭新平整的梯田,绿色遍布山野。刘家塔镇山庄头村有了高产稳产坝滩地,使当地农民群众实现旱涝保收。

  “以前种的是玉米、小麦,那时土层薄,水肥都留不住,没啥赚头。政府出钱搞水保后,除了种粮食,还栽上了果树,又间种药材,年收入比原来翻了好几倍!”庄头村村民感叹治理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是山西持续治理水土流失所获成效之一隅。全省各地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通过坡耕地修建水平梯田,沟道建设淤地坝、治滩整地,荒山荒坡植树种草等方式,深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让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如今的“钱粮囤”。

  打造水保精品工程,山西逐渐从一条沟、一条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转向集中连片、规模推进。河曲县在田巨峁、张家也、榆岭洼3个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片积极推进整沟治理行动,开展治理示范试点;隰县聚焦塬坡沟,为每条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打造水土流失立体治理模式;永和县打造坡耕地改造、坝滩联治、经济林栽植、荒山造林、设施改善“五位一体”的水土保持及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重点地区,靶向治疗。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山西有针对性地启动实施一批重点水土保持项目。在晋北风沙区,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大规模开展林草生态植被建设,并配套水源节水工程,漫山遍野的林草扎住了根;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吕梁山南部黄土残塬沟壑区,以坝滩联治、坡改梯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开展坝地、滩地、梯田等高效基本农田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在太行山土石山区,借助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等工程,大力开展乔木林、经济林建设,并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保住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大力度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改变了山西沿黄植被稀少、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66%。

  建管并重 监督亮剑

  护航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

  善治还要善保。实践证明,水土保持的长足发展、取得成效与严格监督密不可分。

  山西颁布了《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配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加强水利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配合,形成部门配合、整体联动的监管格局。

  在水利部的安排部署下,山西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2018年,组织对全省805个在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全面加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2019年,对全省2010—2018年部批下放监管权限项目和省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摸底,对全省740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

  今年,山西逐级督查水土保持监管履职情况,落实好水保工程监管责任、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主体责任、“三个责任人”责任。从6月20日起,在全省开展的“治水监管百日行动”也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要全面监管水土流失状况,全面监管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并查处违犯水土保持法规行为,要直面问题、直奔现场、直接上手,直到问题解决,切实履行好强监管职责。”山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建忠说。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长久发挥、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护航的作用。全省各地也对强监管在保障水保生态工程安全、健康、持续运行的重要性有了共识。

  “这片树苗种下的时候才0.4米高,现在已经长到1米多了。整体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在五寨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南沟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项目区,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殷俊文指着2014年建成的油松造林区的树苗说,“项目完成后,除了做好3年幼林抚育外,还落实了管护经费,延长幼林管护时间2年,以防幼林被损,巩固工程建设成果,使其长期发挥效益。”

  “我们构建了工程建设监督‘三级联动’和工程管护‘三轮驱动’的保障机制,来保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益。”隰县水利局局长王文涛介绍,“三级联动”是指专业监理公司、质量监督人员全程监理的部门监督,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网络媒体等各方参与的社会监督和受益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参与的群众监督。而在工程管护方面,小型工程落实个体责任制管理;大中型工程按照区域分布,组建乡镇工程管理站及淤地坝管护站等管理机构,由县水利局直属管理;同时,由水利、林业、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大队,进行综合行政执法,严查重处毁坏工程设施的行为。

  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促进了监管手段的创新提升,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移动终端等新技术、新手段在山西水保监督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监管效率明显提高。近年来水土流失消长评价、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等工作的开展,逐步推动山西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向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迈进。

  产业升级 转型发展

  绘“绿富美”高质量发展答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也是为老百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山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产业转型融合,借助重点项目,不断做强特色化的水保产业,让治理项目区成为当地的“绿色银行”,助推增绿与增收并行,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

  连片的三北防护林,满山的红枣、核桃、苹果等经济林,遍地的野菜和药材,46万亩芝河源头水保生态精品农业园区……这些成为永和县发展现代生态旅游的“金山银山”。目前,永和县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风情旅游、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旅游格局已初步形成。

  “随着沿黄文化旅游带的开发和发展,绿色采摘、农产品加工转化、物流服务等相关行业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将大大提升本地群众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表示。

  “治理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益也在乡宁县不断显现。针对“四荒”开发治理,县水利局从项目规划开始,把立足点放在推进大户、发展产业上,形成了大户围着效益转、项目跟着产业走、集中精力保增收的良好格局。在支家庄小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治理项目区,相关公司先后与了解最新苹果版体育投注平台 内500余户农民签订了50年的管护协议,形成翅果树种植“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农户平均每亩增收400元。

  紧抓梨果主导产业,隰县依托玉露香梨走上致富新路;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西口风情等特色项目,右玉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兴办农家园、销售土特产,依靠绿色产业致富……

  道道风景线,条条产业链,水土保持绿了山川,富了百姓,美了家园,也为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因势利导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绿色生产力”坚定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三晋大地正书写着水清土固、山青景美的“绿富美”答卷。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20年8月13日

黄一为 陈萌 孙尚荣 王秀芳 魏永平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山西水文:精准测报洪水 积极应对强降雨
山西开展“滴水在指尖·节水在心间”青少年节水护水宣传教育活动
山西省水利厅启动山西省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山西省水利厅安排部署本轮强降雨防范工作
山西省水利厅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工作推进会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betway苹果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