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谈林明
青海省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2016年就脱贫了,这几年在种好3335亩地的同时,大力发展起了牛羊育肥业,人均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眼看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村里部分村民的饮水出了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李生玉对记者说:“巴燕乡下胡丹村人饮工程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投资有限,只对引水口、输供水管道、蓄水池等建筑物进行了维修改造,部分进户管道老化、堵塞、破损严重,供水保障率低。2014年,下胡丹村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新的蓄水池,饮水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但2016年在乡村公路改建中,因为路基抬高,导致下雨时路面雨水倒灌至蓄水池,影响到了水质。加上原有的人饮工程老化,饮水安全新老问题凸显。”
今年,水利部明察暗访发现了湟源县的饮水安全问题,迅速给湟源县水利局下发了整改通知,湟源县水利局接到通知后,及时对下胡丹村饮水工程进行了入户排查,针对每户存在的问题列出了问题清单,专门成立整改领导小组,一把手局长亲自牵头开展逐门逐户“过筛子”式摸排,全面查工程、查水质、查管理,用最短的时间,保质保量全力推进工程的实施。
县水利管理站站长阿生祥说:“克服财力、人力等方面的困难,县水利局仅用40余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下胡丹村饮水改造工程从筹备到通水的全过程。共改造村内供水管道2公里,拆除硬化道路2公里,拆除公路排水渠400米,新建蓄水池1座,圆满完成饮水安全改造工程。”
现在下胡丹村的饮水工程焕然一新,水质也达到了饮用水标准,水量、水压充足,农户用水更安全、更稳定,得到了受益农户的一致好评。村民付顺泰高兴地说:“干部们处处替咱群众着想,我们的‘揪心事’没有了,心里更有了发展的‘底气’。”
来源:必威体育登陆 2019年11月27日